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之下須有新增長觀

http://www.CRNTT.com   2014-09-08 07:57:27  


  中評社北京9月8日訊/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高速發展後,正在步入 “新常態”。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認為,“新常態”之下,中國需要一種新的“增長觀”,從而為經濟轉型、深化改革贏取時間和空間。

  第一,龐大的儲蓄仍是可靠的比較優勢。如果能將儲蓄轉化為有效率的投資將會形成當前乃至長遠的資本存量,這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的增長是有益的。

  第二,龐大的市場需求仍是可靠的比較優勢。十八大明確提出“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屆時將釋放64萬億元購買力,有望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進口市場,和增長最快的進口市常龐大的“中國市潮將成為引領中國乃至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

  第三,不斷完善的產業鏈/服務鏈仍是可靠的比較優勢。當前,中國已成為跨國公司的戰略中心和決策中心之一,隨之而來的是整個產業鏈和服務鏈的轉移,這對中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要思考如何更加貼近市場,如何充分挖掘龐大的內需市場,如何通過自身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引領消費結構升級,並最終推動中國價值鏈升級,是下一步的大方向。

  第四,巨大的區域發展空間仍是可靠的比較優勢。中國地域發展不平衡,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跨越了不同發展階段,我們完全可以以空間換時間,延續中國製造的優勢。通過產業流動、區域流動能延續中國製造一定的優勢,但未來趨勢不可逆轉,中國能不能趁這個時間快馬加鞭、加速轉型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

  第五,創新驅動形成的後發能力仍是可靠的比較優勢。當前,全球仍未完全走出危機,但世界各國早已紛紛尋找新經濟增長之路。中國走創新的道路,通過建立高效能、現代化的國家創新體系,積極參與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能夠突破資源要素瓶頸,並將後發優勢轉化為先發優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