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格蘭民族主義與理性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09-25 10:16:07  


蘇格蘭獨立失敗 反對獨立派狂歡支援者哭泣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學者楊麗君文章《蘇格蘭民族主義與理性選擇》分析認為,歷時長久的蘇格蘭獨立公投運動最終能夠以一個理性的方式結束,的確是值得贊嘆的事。蘇格蘭雖然沒有能夠獨立,但是這次獨立公投無疑具有象徵性的意義,也將對很多崛起中的民族主義帶來影響。在公投前夕,英國的媒體也曾一半自我陶醉一半自鋪台階地稱,蘇格蘭獨立公投無論成功與否都將成為當代民主制度的典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其他國家發生的類似運動將以怎樣的方式展開,則將由該國的政治生態決定。

  歷時長久的蘇格蘭獨立公投運動終於在本月19日落下帷幕。反獨派最終以領先10個百分點的得票率獲勝,蘇格蘭獨立失敗,英國避免了一次地方分離的危機。對於英國政府和蘇格蘭獨立運動者來說,結局儘管不能說是一個雙贏局面,卻是一個理性選擇下達成的平衡狀態。
 
  因為儘管蘇格蘭沒有實現獨立的目標,卻將會擁有更多的自治權;而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雖然留住了蘇格蘭,卻必須兌現在反獨立運動中所提出的承諾,給予蘇格蘭議會中自行投票決定自身的稅務、開支和福利的權利,這也將迫使英國政府進行權力再分配的制度改革。誠如英國媒體所言,公投結果並非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英國政府如何調整政策創新制度來回應來自蘇格蘭以及其他地方民族主義的挑戰,將是近期內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而對於蘇格蘭政府來說,在今後未來相當長時間裡,如何整合勢均力敵的反獨派和獨立派兩大群體,重建族群凝聚力,也是一個必須吞下的苦果。但是,畢竟這麼一場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以及隨之產生的反獨立運動,最終能夠以這樣一個理性的方式結束,的確是值得贊嘆的事。
 
  蘇格蘭獨立的訴求由來已久,除了歷史淵源和民族認同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對經濟資源分配的不滿以及對經濟發展方式和政策導向的不同所致。其中有些經濟不滿的根源可以追述到上個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比如說當時英政府主導的“去工業化”和國有企業私有化政策,對重工業集中的蘇格蘭經濟帶來很大影響,令很多家庭陷入因失業而導致的經濟困境中。
 
  而同一時期英國政府對北海油田大規模開發,更是激起了蘇格蘭與英國政府在經濟權益分配方面的衝突。在這次獨立公投運動中,石油資源的權益分配問題成為焦點。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認為,儘管蘇格蘭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但卻不能充分享受石油開採帶來的好處,蘇格蘭被“不公正”的對待,因此希望成為一個主權國家來享受油田開採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