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準確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9-30 09:14:57  


 
  5、混合所有制經濟需奠定一些基石。

  第一是契約。要定一個契約。從法律上說,契約是雙方當事人共同定義的權利和義務,又是共同履行的一種法律行為,按照法律契約論的觀念,沒有契約就沒有正義和公正可言,沒有契約經理人是不可能“混”在一起的。這裡的核心在於有沒有一個契約能夠保證所有股東按照自己的目標和訴求進入這個經濟體,在這個經濟體裡其權益能否得到保護。

  第二是法治。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核心是要講法治。不講法治,遊戲規則沒法進行到底。具體體現在三個“化”:去行政化,公司治理要嚴格按照公司化進行運作,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督導體系;法治化,所有股東要按照簽訂的契約,實現契約主體的公平,不存在沒有法律依據的特殊股東;市場化,混合所有制經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導向,就是要探索由“三管”變為“一管”為主,由掌控國有企業變成掌控國有資本,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市值管理是資本管理的重要實現形式。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般原則

  文章提出,1、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各類所有制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大力支持各種非公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到國有企業的股權多元化改革中。堅守不能借改革之名牟取暴利、國有資產不能流失這條紅線。

  2、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的關係,更加注重通過經濟手段、市場手段方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國企通過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進行企業定位分類後,逐步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並主動降低國有股權的比例。

  3、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實現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和出資人職能分開,國資委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按照責權利相統一,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規範股東權利與政府審批權分開,形成規則統一、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新的國有資產監督體制。

  4、堅持以破解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影響國企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導向,敢於正視問題、敏銳發現問題、主動聚焦問題,研究回答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在推動解決問題過程中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重點,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國企管理方式,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增強國有資產監管的系統性、規範性、有效性。

  5、堅持積極穩妥推進。堅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和嚴謹務實相結合,統籌安排,系統推進,重點突破,穩妥操作,強化公開透明和規範運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具體推進實施過程中,實行一企一策,分類進行研究,分類提出措施,不搞一刀切。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般模式

  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的一般模式有以下幾種:

  文章分析,國企引入民間投資。國企在改制改組中引入民間投資,在引資時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引入民間投資項目的相關信息,民間投資可以包括民營資本、PE資本和個人資本等,不同投資主體可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國企改制重組、股份制改造。

  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職工持股可以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於維護企業的長遠發展。國企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分步驟、分階段引入職工持股制度。國企可考慮通過由職工出資設立股份公司、委托基金公司或信托公司持股等合法的方式實現職工持股。

  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實行管理層持股等措施,使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使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加強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形成“績效升薪酬升、績效降薪酬降”的聯動機制,改革業績考核與薪酬管理體制機制,規範國企收入分配秩序,實現薪酬總額保持在適當水平,薪酬結構保持在合理水平。

  不同層級國企的聯合。企業的混合所有制包括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與個人持股等的混合,也包括不同級別國企的聯合,即央企與省、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的聯合,這種聯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有資本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