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煜輝:防範金融風險新機制正在形成

http://www.CRNTT.com   2014-10-17 09:02:35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訊/今年以來,銀行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並且房地產風險催升了不良貸款。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如何看待目前的金融風險?

  就此,經濟參考報專訪了中國社科院教授、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文章內容如下。

  問:今年,房地產貸款的風險被監管層高度警惕,目前,房地產在政策層面以及銀行信貸投放方面,隨著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您如何看待房地產行業的信貸風險?

  劉煜輝:房地產下行周期恐難以改變,這不僅僅是房價本身的調整,更重要的是,2008年危機後中國經濟啟動的非貿易部門包括房地產行業快速膨脹來保增長的政策已經不可持續。

  單從價格看,這一輪調整可能要持續3年。中央改革領導小組做了部署,財稅改革將在未來3年完成基本框架,這意味著,經濟會逐步降低對房地產和土地財政的依賴。我們也做了一個預測,預計2016年地產銷售占G D P比例可能回歸至8%,而2013年這一比例是14.31%。按照這個調整預測,意味著2016年地產銷售可能要比2013年萎縮29%。如果處置得當的話,即價格調整些,銷售面積萎縮的壓力就會小一些,或許每年還能保持賣10億到11億平方米的房子,這樣的調整進程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應該是可承受的。到2016年,理論上,經濟增速基本能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

  實際上,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將倒逼體制內兩大領域的出清,即重化工業過剩產能收縮和地方債務收縮。下一階段,中國一定會進入經濟杠杆調整的過程,為保證在可控的狀態下進行,需要一整套貨幣金融政策的機制安排,用央行的語境表述是,用一個更加穩艦審慎的貨幣金融環境,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基礎。我認為,隱性的一系列貨幣金融的機制都在形成當中。在這一套機制的安排下,中國經濟的尾部風險正在下降,某種程度上講,當前股票市場上漲可能正在反映這種預期,是具有合理性的。

  問:從宏觀面上看,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強調要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緩解企業“融資難”,應該如何理解當前國內金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這一矛盾,以及高利率背後隱藏的金融風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