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復興儒學的曲阜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11-25 13:44:02  


 
相關鏈接:曲阜很忙 儒學未必真熱
 
   2014-11-21 07:36:17來源:中青在綫-中國青年報 作者:毛建國   

  又到一年祭孔日,儒學很熱,曲阜很忙。一年來,曲阜圍繞紀念孔子舉辦的政府活動數不勝數,每天來學習的、采訪的、談項目的,絡繹不絕。整個曲阜市,與孔子文化產業相關的投資企業超過1000家。有數據顯示,如今曲阜每天有近3000人祭孔,企業家忙著去圈地辦學,動輒投資上億元,每天有新學校掛牌。(《新聞晨報》11月20日)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永遠不能別離的精神家園,時代發展到今天,傳統文化依然閃現出其光芒璀璨的一面。而且現代社會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迫切需要傳統文化來慰藉和療救。在倡導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們當然樂於見到儒學很熱、文化很熱。

  可是,現實是複雜的,同樣是熱,不僅存在著真偽之別,還有層次之異。就拿儒學熱來說,到底是作為文化意義上的儒學很熱,還是作為經濟意義上的儒學很熱,就需要仔細甄別。

  目前的“曲阜很忙”、“儒學很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濟熱。“曲阜很忙”首先表現為“商人很忙”。據報道,嗅覺敏銳的資本早已湧入曲阜,其中一個旅遊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成後將出現曲阜乃至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像和最大的儒學旅遊度假區;一個培訓項目,首批投資就達16個億。有些項目已產生效益,如一家禮儀文化學校,目前校長的“出場費超過1萬元”,今年已經是該校成立第三年,獲利頗豐。其他一些與孔子有關的研究熱、出版熱、活動熱,乃至一些孔子研究學者的新“周游列國”—到處走穴講課,同樣散發著強烈的商業氣息。

  文化與經濟並不必然對立,文化可以形成產業,經濟可以推動文化。在傳統文化上聚力發力,形成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相對於過去“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更是一種“升級版”的文化產業化。而且經濟熱帶來的人氣,也不可避免地拉近文化與社會的距離。但兩者畢竟不同,文化熱不直接代表經濟熱,經濟熱也不代表文化熱,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更不能讓文化成為市場的奴隸。

  文化具有精神和經濟的雙重價值,我不反對儒學經濟的興起,但更期待儒學文化的真正興盛,希望傳統文化閃耀出更耀眼的精神光芒。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曾寫過一本《這個世界會好嗎》,書名是一個有價值的追問。真正的儒學熱,應該是把儒家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沿著“內聖外王”的方向,不斷提升個人道德修養,不斷推動世界更加美好,實現文化的擴散和繁榮以及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儒學經濟熱並不直接代表儒學文化熱,儒學不能在經濟熱潮中迷失方向。從儒學經濟熱到儒學文化熱,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遠不是投資幾個項目、組織幾個活動,就能速成的。但我堅信,這個時代需要儒學在文化上的精神熏染,借力於經濟而不是臣服於經濟,總有一天會出現真正的儒學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