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決定台灣地方性選舉結果的三大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4-11-29 09:48:45  


 
  除了較為普遍的分裂選舉之外,在台灣歷年重要的選舉過程中,最會有意外事件的發生,而且對選舉結果有重要影響,但影響的具體程度不易量化,均是事後的評估與普遍性認知。如200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因國民黨連宋分裂與宋楚瑜的“興票案”,導致被看好的宋楚瑜惜敗,國民黨失去政權,讓民進黨的陳水扁占了便宜,得以當選。200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卻因兩顆子彈即“三一九槍擊案”導致選舉形勢逆轉,被外界一直看好的連戰與“台灣地區領導人”擦肩而過,讓連遺恨終生。在過去台北縣選舉中,民進黨的盧修一警世一跪改變選舉結果,讓民進黨得以首次獲得台北縣“執政權”,並延續“執政”12年之久。在十多前高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製造的“光碟案”讓國民黨的吳敦義失去高雄市長選舉,高雄市從此淪為綠營地盤,而且得以長期“執政”。在上屆縣市長選舉中,幫國民黨候選人站台的連勝文又遭槍擊,對選舉結果產生重大影響,讓民進黨一直耿耿於懷。 

  這次“九合一”選舉,選情雖然總體上較過去有所冷清,但怪事、怪招、“奧步”不斷,對實力相當或競爭激烈的縣市長選舉結果就可能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如台北市選舉後期,柯文哲陣營製造的“自導自演”的“竊聽疑雲”,是否會對選情造成較大衝擊,事前無法判斷。連戰的“混蛋說”與“皇民說”,也可能對選情產生重要不利影響。在台中市長選舉的關鍵時候,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率近百位大企業家公開支持胡志強;林佳龍最後辭職“立委”,等等事件,多少都會對選舉結果產生影響影響,但影響有多大,無法準確判斷。 

  可以說,在台灣這種不夠成熟的民主政治下,任何的意外事件、技術性干擾與策略,都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事前不易對實力相近縣市選舉做出準確預測的關鍵所在。 
  
  来源:華夏經緯網  2014-11-28 13:19:1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