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行降准是糟糕時機做出的正確決定

http://www.CRNTT.com   2015-02-06 09:32:23  


 
  可惜的是,央行沒有在正確的道路上繼續前進一步。由於當時美元升值,國際資本流出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中國的外匯儲備在9月份突然減少了1000億美金,外匯存款也首次出現負增長,央行擔心投鼠忌器,繼續降准的動作加速資本流出,從而再次猶豫。這等於一個拳擊手在揮出一拳擊中對手之後,卻沒有繼續猛擊對手,從而貽誤了最好的戰機。等到1月份,人民幣匯率7天6次逼近跌停,包括歐洲央行在內的主要經濟體都通過放鬆貨幣政策應對全球性的通縮。中國央行在這個時候才決定出手,很顯然,不僅無法防止資金的外逃,也無法確保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短期來看,人民幣的確已經進入到貶值周期,央行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更大。

  我們關注到,長期以來,中國的貨幣政策的不獨立不僅體現在央行無法真正完全自主的做出重大決策,更重要的是,由於要“考慮太多”的因素,貨幣背負各種了各種不應該背負的壓力。央行對自己的要求可謂苛刻,每做出的決策都希望既解決流動性緊張,又不要影響人民幣匯率,還要確保資金流向小微企業和“三農”,不要流向股市和房地產。這種多重政策目的,不要說一個天資本來不怎麼樣的中國央行,就是基因相當不錯的美聯儲也不敢如此要求自己:誰能保證美聯儲放出的水都流向實體經濟?誰能保證貨幣政策可以面面俱到?水流出來,是不是流向實體經濟,這根本不是貨幣政策考量的內容,也是貨幣政策難以承受之重。理想主義的貨幣政策,期待沒有任何負面效應的貨幣政策,那是政策烏托邦。

  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應該更純粹一點,做出決定應該更果敢一點,不要每次都在一錯再錯,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才想起正確的決定應該是什麼。一個正確的決定,但如果時機糟糕,政策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就此而言,在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對中國的應對智慧提出嚴峻挑戰的當下,中國其實需要一個思維更靈敏,決策更果敢的中央銀行和行長。 

  2015-02-06 07:19:27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