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比ISIS更恐怖的恐怖主義組織

http://www.CRNTT.com   2015-02-09 08:07:45  


博科聖地是近年來在非洲劣跡斑斑的恐怖組織。
  中評社北京2月9日訊/在西方媒體忙著報道巴黎《查理周刊》遇襲時,西非國家尼日利亞爆發了一場令人震驚的屠殺。從1月3日起,尼日利亞極端組織“博科聖地”在尼日利亞東北部發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襲擊,燒毀了至少16個城鎮和村莊,在5天時間裡,屠殺北部城鎮巴加2000餘人,殺得巴加幾成死城。即便是在中東亂局中崛起的IS極端勢力,也沒有像這樣一次屠殺如此多的平民的記錄。 

  尼日利亞實行西式的多黨自由選舉制度,2014年剛剛取代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這樣一個聽起來“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的國家,應該是非洲人民心目中的王道熱土才對,居然能出大屠殺這樣的事情,真是太不科學了。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殘酷。這個“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的國家百病纏身,而“博科聖地”只不過是它近年來遭遇的一場急性病而已。 

  “博科聖地”是尼日利亞國內一支伊斯蘭極端恐怖組織,2002年發跡於該國北部的邁杜古裡,2004年後逐步擴散至整個北方地區,2009年以後活動軌跡開始蔓延至其他地區,範圍已經超出了國界。2011年,“博科聖地”襲擊了聯合國駐尼日利亞代表處大樓。2013年5月,尼日利亞總統喬納森宣布博爾諾州、約貝州和阿達馬瓦州進入緊急狀態,下令剿滅“博科聖地”。可悲的是,在美式反恐的全球戰略下,“博科聖地”直到2014年2月才剛剛入列“恐怖組織”名單。然而,這一遠離美國利益中心的組織卻日漸強大。 

  病毒總是借助機體自身的弱點而起作用。作為一個生長於尼日利亞本土的組織。“博科聖地”的發生與成長同該國複雜的內外環境息息相關。作為一個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的新國家,當代尼日利亞政治體制幾乎完全仿照美國的聯邦共和制。同時,該國至今仍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殖民後遺症困擾這個國家多年,政治革命徹底,社會革命幾乎不存在,尼日利亞成為了政治爭端與族群衝突的溫床。 

  如同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尼日利亞並不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政治統一體,而是一個由英國殖民者用外力在短期內捏合成的國家,國家認同與公民身份都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就連中央政府都被某些族群主導,難以獲得其他族群的認同。尼日利亞共有1.7億人口,有250多個部族,宗教信仰的邊界與族群、地域邊界重合度極高:位於北方的豪薩-富拉尼族主要是穆斯林,少數為基督徒,西南部是約魯巴族,穆斯林和基督徒夾雜,而東南部伊博族,大部分為基督徒,少數是萬物有靈論者和伊斯蘭教徒,中間地帶的居民中流傳著數百種不同的信仰,他們和周圍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也有頻繁的衝突。穆斯林為主的族群和基督徒為主的族群相互到對方的地盤上傳教,這本身就足以引發很多爭端。即使沒有“博科聖地”這樣一個組織存在,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歷史上多次出現死亡上千人的宗教騷亂。而有著如此極端的“聖戰”口號的“博科聖地”,無非只是在這場利益亂鬥中,給一部分群體搭建了組織和武裝平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