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探究:民國國會的新認知

http://www.CRNTT.com   2015-03-01 11:22:33  


 
四 賄選“通病”不稀奇

  選舉舞弊是民國國會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國會眾議院議長吳景濂與眾多國會議員,因參與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而被時人痛罵為“豬仔議員”。其實在民主政治早期階段,賄選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羅隆基在20世紀40年代刊文指出:“英國直到十七與十八世紀,議員依然是買賣品,又何以異於‘豬仔’?英國過去選舉場中之黑暗齷齪,較中國民初有過之無不及。那都是憲政演進必經之過程。”直至1885年,英國仍可賄買下議院議員席位。從積極方面來看,它表明軍閥曹錕等對民主政治合法性的認同,雖然他們盡可以訴諸武力奪取選票。國會議員選票的價值受到了重視,民意的分量至少在形式上是不容忽略的。歷史事實表明,隨著政治民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與選舉制度的不斷健全,選舉舞弊現象是不難得到控制的。

  此外,由於民國憲法在1923年10月6日制定成功,更是表明經過十多年的民主化試驗,終於出現了中國政治中難得一見的制度性妥協。吳景濂與多數國會議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通過協商互動,而不是過去常見的抗爭互動,不僅彼此之間達成憲政制度選擇的妥協,而且與直系形成制憲與總統選舉的雙贏結局。對許多國會議員來說,最後結局的收獲是雙重性的,不僅多次難產的民國憲法歷經十年終於制定成功,而且個人的政治利益也得以確保。

  國會政治在北洋時期的結局不佳,正如楊天宏先生所指出:“由於代議制曾經被視為西方民主政治的體現,因而國會成了驗證西方民主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對象。但這種‘嘗試’顯然是淺嘗輒止。在不斷有更新的‘樣板’可供效仿的情況下,當時的政治家和一般國人很快得出了國會政治‘萬萬不能存立’的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講,民國國會政治試驗的時間過於短暫,實際存續時間不到十年,其實是無法對其成效作出最後的定論。胡適晚年就不止一次地稱讚民初的政府是實行民主政治的最好模式,國會議員都是“了不起的人才。”美國學者林蔚在研究1924年中國內戰與民族主義關係時,特別指出北洋時期的中國並非通常所認為的是一個病態的時期,與此相反,這一時期經濟有實質性的增長,言論有更多的自由,文化也有較多的成就。特別是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國會政治,“雖然國會的成就有限,而且經常大權旁落。但是國會一直是整個北洋時期立法活動的焦點,這是不應該忽視的。”

  從20世紀比較政治發展的視野來看,一國的民主轉型過渡到威權或極權政治,這種失敗結局意味著民主崩潰的發生。北洋時期國會政治的結局,就是民主崩潰的一種形式。民國第一屆國會解散後,1914-1916年的中國是20世紀世界上第一個民主轉型變成威權政治的國家。此後,再次經歷短暫的民主轉型與自由化試驗失敗之後,中國又開始了國民黨的威權統治。

  不過,世界範圍內各國民主化經驗不斷啟示我們,民主化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個直線,而是一個曲折複雜多變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正如民主化研究權威學者拉里·戴蒙德所說,“一些民主政體尚未誕生就流產了,另一些民主政體則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遭到侵蝕和破壞”,民主崩潰其實是一種普遍與合理的政治現象。20世紀20、30年代歐洲一些威權主義政權如薩拉查的葡萄牙、佛朗哥的西班牙,以及激進主義威權政權如法西斯意大利、納粹德國,都是對本國民主化失敗的反應。而且第三波民主化研究也表明,在二十世紀,極少的國家能夠在第一次嘗試中就建立起民主的政治體制。因此,作為一種政治實驗的國會政治,其在20世紀初中國的命運,與其說是一種必然性,不如說是暫時性的中斷。

  作者:嚴泉 來源:人民網  2015-02-28 08:1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