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亞洲民主困局和中國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5-03-10 10:05:25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訊/在民主和民主化方面,中國有沒有選擇?這裡包含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是中國是否可以逃避民主化的過程?第二個層面指的是中國是否需要選擇自己獨特形式的民主及其發展途徑?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亞洲民主困局和中國的選擇》,就此進行了論說:
 
  亞洲社會的民主化到現在還沒有結束,不過已經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台灣、韓國,稍後還有泰國、馬來西亞,相繼建立了民主體制。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印度尼西亞蘇哈多政權的倒台,印尼也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近年來,緬甸在結束軍人統治之後也開始了民主化的進程。和其他地區比較,亞洲區域的民主化進程不算太慢。
 
  但是,亞洲的民主和民主化面臨著很多問題,可以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來區分三類社會的民主和民主化,即高收入社會民主、中等收入社會民主和低收入社會民主。
 
  高收入社會民主包括亞洲最早民主化的日本,和後來的亞洲“四小龍”(即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從經濟上說,這些地區都有類似的經歷,即學界和政策研究界所說的“東亞奇跡”。不過,民主化之後,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韓國的民主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協調得比較好,大眾民主沒有對其經濟競爭能力產生過多的負面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經濟部門自治性比較高,民意不可能對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政府也仍然能夠在親商和親民之間保持平衡。新加坡儘管被很多西方學者視為民主社會,但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政治體制,社會經濟和政治協調發展。儘管有變化,但韓國和新加坡仍然繼續著往日“東亞模式”的一些主要特征。
 
  日本民主已經成熟,但在過去的數十年裡產生不了一個有效政府,其經濟陷入了“高增長陷阱”,即到了高收入階段之後,經濟停滯不前。近年來,日本政府試圖通過引入西方式新自由主義來改造經濟,但並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台灣儘管民主化很平穩,但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遠遠落後於韓國和新加坡。台灣民主化之後,民主政治沒有任何邊界,甚至到達泛濫的程度,演變成民粹政治。政府在“天天政治”的環境下,無法有效運作,不能給資本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經濟不好,政府也無法提供有效的社會服務。這樣,政府、資本和社會之間就進入了惡性循環,長遠必然反過來對民主產生負面影響。香港在1997年回歸後,還沒有尋找到在“一國”(基本法)之內的民主形式。近來政治激進化的發展,更令人擔憂其政治經濟前途。所幸的是,這些已經進入高收入社會的民主(民主化)過程相對比較和平,至今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暴力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