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黎平的多面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15-03-26 12:10:25  


 
  從基層警察到公安廳長,趙黎平用了33年。2005年,趙終被“扶正”,出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廳長。2007年2月至12月,他擔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武警內蒙古總隊第一政委。

  2007年12月,趙黎平開始擔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黨組成員、主席助理,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兩年零5個月後,他升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成為趙黎平在媒體上大放異彩的一年。這一年,他數度接受媒體專訪,從治警思路談到個人愛好。

  2009年12月,他在人民網論壇上介紹“草原110”機制:牧區、邊境地區的老百姓都是一家一戶隔的很遠,我們建立了一個聯網的系統,軍警民,軍隊就是公安邊防部隊,警就是我們地方的公安民警,派出所,民就是當地的農民,主要是牧民。我們借助了無線電的通信系統,用的是150兆的無線電集群,把對講機發給這些牧民,每家都有一個,24小時開機,隨時有事隨時呼叫。

  趙黎平介紹,“草原110”初創到現在也有近10年了,很多中央領導都去視察過,評價很高。

  2010年9月,趙晉升為副總警監,並於2011年12月末,增補為政協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2011年9月,趙黎平曾組織過全區119名旗縣(市區)的公安局長“大比武”,局長們掛著號牌,在教官的口令下做著稍息、立正、向右看齊、齊步走等動作,引發熱議。

  趙黎平在接受《法制日報》採訪時提到,公安局長要有洞察力,關注社會矛盾的質、量互變,關注偶然事件、必然事件的關聯發展,關注小事件與大事件的演變升級,洞察秋毫、了然於胸,以上策制敵。要有決斷膽識,在各種風險挑戰的嚴峻考驗面前,沉著冷靜、敢於決斷,該出手時就出手,避免因不決斷而貽誤戰機、釀成大禍。

  2012年2月19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四次全體大會上,趙黎平補選為自治區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他也由此身兼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自治區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這年3月,趙黎平還提出,內蒙古公安機關各級指揮中心報警服務台無論在任何時段,電話等待時間最長不能超過30秒。承擔處警任務的警種和部門努力按照“城區5分鐘、城郊10分鐘、農村牧區盡快到達”時限,火速趕到現場進行處置。對發生重大接處警不作為責任事件的地區,要實行一票否決制,並進行責任倒查。

  2012年7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決定免去趙黎平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公安廳廳長職務。當時,他已經61歲。

  此後,趙黎平繼續擔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一職,直至2013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領導班子完成換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