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黎平的多面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15-03-26 12:10:25  


 
作協成員“槁木先生”

  “警察為祖國而死,警察為正義而死,警察為法律而死,警察為人民而死……”這是趙黎平的詩歌《警察之死》。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他鮮為人知的另一張面孔。

  事實上,趙黎平在1998年就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還有個筆名“槁木先生”。其相關身份還包括:內蒙古公安文聯主席,全國公安文聯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內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副主席。

  據中國作家網介紹,趙黎平著有長篇小說《大司馬傳奇》、《王陵疑案》,詩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舊詩新抄》、《槁木齋詩詞》,文選《中國謀略家箴言》,散文《港島行記》、《俄羅斯散記》、《亡羊補牢瑣談》、《中國偵探小說現狀與發展途徑》、《八月與詩的斷想》等。

  由他撰寫的電視劇劇本《王陵疑案》、雜文集《大夢誰先覺》還曾獲1995年全國“五個一”工程最佳圖書提名獎、內蒙古“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偵探小說現狀與發展途徑》獲1996年金盾文化工程文學三等獎等。

  2000年第5期《人民公安》刊登了署名為趙振安的文章《大漠詩情——記警察詩人趙黎平》。文章開頭寫到,有人問我:“你對趙黎平的看法如何?”答:“琴心劍膽,一條漢子。”問:“願聞其詳。”答:“為人豪爽正直,無媚骨,無勢利眼,無商賈氣。”有此“三無”,足矣!

  上述文章中,作者讚揚趙黎平的作品是警營文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警營裡如此高產者,鳳毛麟角,令人心折。”

  其中,趙黎平的數首詩歌被引用,例如“盛著作者膽汁”的《無題》:八月臨秋集百感,獨立金風長喟然。舍生忘死鬥魑魅,光明正大不空談。一身正氣鬼神懼,兩袖清風心自安。回首往事無愧處,高瞻遠矚志更堅。

  作者寫道,“我喜歡他作品中自由靈性的飛揚,大江東去的豪邁氣勢和詞章的老辣。他的詩,鳥瞰歷史,俯視人生,有一股逼人的力量。這力量來自豐厚的感情積累,來自文學上的深厚造詣和上升到哲學高度的理性思維。趙黎平很重感情。不重感情的人大概難成為像樣的作家。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情到深處才有詩。趙黎平的詩,不論是言志,還是抒情,或者是咏物,都是有感而作,緣情而發,始終保持一個‘真’字。”

  文章最後寫道,文字生涯伴隨警界戎馬,冷暖酸甜寸心自知。

  2009年,趙黎平曾在做客人民網時表示,學中文對當警察很有好處,會讓自己更睿智,眼睛更開闊,也使自己更有修養,更文明,更現代。如果沒有這些,僅僅腦子裡抓的就是業務,或者法律條文,那不行。我學過中文,受益很大,之所以有我的今天,如果說我還能幹點事的話,跟學過中文有關係。

  當天他還稱,“作為一個警察你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法律負責,說到底是對老百姓負責,老百姓是國家的主人,這個關係必須擺正,這個關係擺不正什麼事都做不成。我個人認為,如果你不能做一個好人的話,肯定不會是一個好黨員,也肯定不會是一個好官,也肯定不會是一個好警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