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一個民間放貸者的自白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14:12:20  


 
  但由於技術不到位,李鳴賣出的跳舞毯紛紛出現質量問題,被退回要求返工。加上他的小工廠生產能力不足,最終無法實現大量的供貨,最後只能退回幾百萬元的定金。

  李鳴做過的生意,似乎都沒有讓他在財富的階梯上更上一級。他有些尷尬地稱自己是“不成功的”,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太守規矩”。比如做鋼貿生意的時候,從不短斤缺兩,而在業內,用不足長的鋼材充當標准長度的鋼材,以增加利潤,是“慣用的伎倆”。

  人們須“靠不守規矩才好賺錢”,這是李鳴多年來總結出的經商哲學。他的怨言和批判,也指向了金融體系:“鋼貿行業就是被銀行、被擔保公司搞死的,形勢好的時候追著我們貸款,說得不好聽,是教唆我們作假,不管對方有沒有還貸的能力。”

  李鳴的怨言也是近幾年鋼貿商和銀行關系惡化的側面—銀行將違約的鋼貿商告上法庭,鋼貿商則指責銀行收緊貸款不給企業喘息時間,資金鏈才會斷裂。

  2008年以後,對鋼貿企業而言,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企業單靠鋼材生意無法繼續高杠杆融資發展;而在全球次貸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政府的寬鬆的貨幣政策讓銀行開始“大躍進式”放貸,鋼貿企業享受到更寬鬆的融資環境。

  “整個行業裡裡外外抱團,向銀行貸款。”李鳴如是概括。事實上,所謂抱團,是鋼貿圈盛行的聯保互保、動產質押和擔保機構擔保的融資方式。抱團的企業可以互助增信。除了聯保,不少鋼貿市場主也自設擔保公司,為市場內的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抱團之下,其中一個鋼貿商出現資金問題,也可以通過其他鋼貿商集體凑錢來填補缺口。

  抱團雖有優勢,卻常常人情大過理性。李鳴深知其中之苦,“有時借錢給熟人,收不回的可能性反而大”。

  鋼貿商從銀行貸來的錢往往去做其他的投資,比如房地產。近幾年一再被媒體以“行業危機”、從業者“跑路”、“自殺”為噱頭進行報道的鋼貿業,已經更像一個抱團玩金融的行業,業內一些大企業也早已“多元化”發展,主要利潤來源也非鋼材貿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