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東莞尋路 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2:50:23  


 
  市場經濟的手推動了機器換人的進程。東莞政府也從政策層面加以支持。目前,東莞主要在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重複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企業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全面推動實施“機器換人”。從去年9月份至今,東莞共推動“機器換人”應用項目達到505個,投資金額達42億元。

  然而,505個,只是東莞千千萬萬家工廠的冰山一角。對於大多數東莞的中小企業來說,仍然沒有足够的資金實力和意識進行這樣的系統能化升級。此外,機器換人,并非適用於每個企業。一些曾經在鞋企工作的人士稱,國外的一些訂單看重的往往是中國人工背後的工藝,“有些制作工藝是沒有辦法用機器完成的。”

  訂單的流失和客戶的轉移仍然以難以估量的數量發生。最近青島一家韓資工廠向郭罡買了一些設備,但發貨地點卻不是中國,而是越南。郭罡的客戶裡面,至少有10家工廠已經把產能部分或者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這種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生產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智石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分析稱,中國制造的升級換代很難依賴這些低端的工廠。政府對低端加工制造業也已經利好出盡。淘汰掉一批企業,既是市場內生的需要,也是政府有意的引導。

  郭罡所在的世恒機械正在打算新設工廠,但沒有選在珠三角的任何一個城市,他們選擇北上江蘇,郭罡稱,“主要原因在於土地成本以及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力度”。

接盤者

  “政府不會直接趕你走,但會釋放一些信號告訴你,你該走了。”一位在東莞制造業浸淫十多年的馮寧感到十分惋惜,“東莞制造業已經空心化了,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接盤者”。

  官方也許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去年7月,本輪工廠倒閉潮逐漸嚴重的時候,東莞市長袁寶成曾公開表示,東莞的發展絕不能離開制造業,要保住這個“根”,只要保住這個“根”,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產業鏈就能存在。

  東莞的計劃是,用機器替換成本日益高昂的人工,即“機器換人計劃”。東莞計劃每年拿出2億財政資金,支持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這同時也是東莞制造業進行升級的一種路徑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