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東莞尋路 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2:50:23  


 
  效果是明顯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東莞工業技改投資一直在低位運行,最低為-19.3%,實施“機器換人”行動計劃以來,工業技改投資跌幅逐步收窄,最終全年增長28.6%,順利實現“扭負為正”。

  這樣的升級有兩個暗含的條件。有政府官員表示,“一方面,企業的經營規模有一定條件,財政政策會特別支持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另一方面,用工大戶原則上要求加快機器替代人工的速度”。

  實際上,企業實力的限制也是能否進行“機器換人”改造的關鍵條件。東莞公布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越是實力雄厚的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的趨勢越明顯,調研抽樣調查結果還顯示,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的最大障礙是資金問題,未開展“機器換人”的150多家抽樣企業中,有近半數是因為所需資金多而暫緩。

  而從行業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這兩個支柱產業的項目最多,分別約占總數33%、37%;特色產業中則以包裝印刷業的項目最多,約占總數的6%。“有退有留是東莞制造業升級的策略,東莞有將近30萬家中小企業,不可能每一家都進行機器改造,這是不現實的,一定會有一批企業退出。”有接近政府的學者分析稱,“另一方面,社保新政說明,政府不可能再為大量的用工提供廉價的政策紅利了,企業必須做出選擇,保留熟練技術工人,放棄只能從事低端勞動的工人”。

  這位學者所說的“社保新政”起因在於一次勞工事件的處理及其引發的連鎖反應,這一事件或將對東莞的勞動力市場乃至制造業生存模式產生深遠影響。2014年,本地最大的鞋廠裕元鞋廠出現勞資糾紛案件。去年3月份以來,4萬名員工以大規模罷工的形式控訴裕元未依法為員工繳納足額足年的社保金。官方介入下,裕元“按政府規定”依法補繳社保、公積金。截至去年7月,該集團共完成社保金補繳業務777宗,其中企業負擔711萬元。

  有工廠主評論,這一事件的處理開了一個先例,即“社保金追繳制”。政府的做法是,一旦工廠發生勞資糾紛,工廠必須為工人全額追溯繳納社保金,并且繳納滯納金和罰金。

  對於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社保新政無疑是一個噩耗,但對於試圖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的東莞而言,對“人”的重視也許是這個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這是東莞制造的進化之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整個東莞制造業被集體撞了一下腰。人民幣升值壓力、工人權利意識的提升和社會福利體制的漸趨完善等,都在重塑制造業的生態土壤。外部營商環境一直在急轉直下。當年,他們賴以生存、借以壯大的優惠政策、人力成本等優勢眼下卻是一湖將他們困住的泥潭。“無論是政府的政策,還算是市場的力量,中小企業和低端勞動力的生存空間已經消耗殆盡,”上述學者稱,“這聽上去有點殘酷,但卻是中國制造業升級必須邁過的一步”。(應被訪者要求 謝文峰 馮寧為化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