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美同盟并非“夫唱婦隨”

http://www.CRNTT.com   2015-05-05 06:41:42  


 
  安倍上台後提出戰略外交以及此後的積極和平主義,似乎顛覆了外界對日本戰略的判斷,讓人感覺到日本不再甘心於成為地區大國,要重新向世界大國發起衝擊。從安倍的外交攻勢來看,似乎可以從中找到一些例證,比如去年初安倍訪問了非洲,日本過去對非洲并不重視,安倍是第三位訪非的日本首相。同時日本也擬擴大其在吉布提的據點,使之成為陸海空自衛隊均可使用的全方位的軍事基地。去年安倍還作為日本首相時隔10年訪問了拉美,實現了其上任後的對世界五大洲的全方位出訪。

  但日本的國力并不足以支撑其成為世界大國。安倍的“日本夢”是成為二戰前“世界五強”時代的日本,但即使是在那時候,日本也只是一個地區大國,并非世界性大國。雖然防衛合作新指針規劃了大範圍、深層次的合作內容,但是在熟悉日本軍事情況的學者看來,如果要真正成為美國的全球夥伴,日本必須要大幅度增加軍費。在安倍上台後,雖然逐年小幅增加軍費,但實際上在安倍上台之前,曾經連續11年軍費縮減。雖然目前日本經濟稍有起色,但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一半的財政支出都將用於社保,實際上能够用於軍費的未來也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在有限的資源背景下,日本只能將戰略重點置於周邊。

  盡管,安倍這樣的執政者可能心中并不情願,但這是日本的客觀現實所決定的。安倍的雄心壯志實現的難度非常之大。

日美對華戰略有一致性也有分歧

  日美安保新指針,盡管用語比較中性,并沒有明確針對中國,但其內容指向性非常明顯,在日美軍方在指針出台之前,就已經做過多輪針對中國的戰略推演。美國希望借助日本制衡中國,而日本也是狐假虎威,希望依靠美國來形成對中國的軍事上的“優勢”。在針對中國的這一點上,雙方似乎存在一致性。

  但雙方的目標其實是有很大分歧的。對於美國而言,它是“守成的超級大國”,維護其在歷史上形成的全球利益是其最重要的戰略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在東亞,它首先是分而治之,確保中日不會形成針對它的聯盟,這一點它達到了。

  其次,美國希望這個地區保持相對的穩定。如果東亞出現緊張關系,美國必然面臨選邊站的問題,美國在關系緊張的時候站在日本一邊,必然會引起情勢的更加緊張。同時如果出現衝突,則更將面臨被卷入的風險。對美國而言,維持相對平穩的局面,是成本最小的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