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蘇進強:蔡英文如何脫困邁向執政

http://www.CRNTT.com   2015-05-19 00:50:07  


 
  再加上柯P日前公開邀請“九二共識”的創始人蘇起,加入北市府的大陸小組,雖遭蘇起婉拒但也顯示柯P其實並未排斥“九二共識”,實質而言,柯P先前對此一名詞的“碗糕”說,是受了某些獨派人士的影響,也為台北與上海行之有年的雙城論壇製造了巨大的障礙,其後雖以“四個互相”及“一五共識”亡羊補牢,但顯然大陸並不買帳。而就蘇起個人言,“碗糕”說是一種輕蔑的比喻,將心比心,蘇起拒絕加入北市府的大陸小組,其實也是個人尊嚴的維護。

  不可否認,“兩岸一家親”並非什麼石破天驚的政治宣示,兩岸許多政治人物也都朗朗上口,但從代表白色力量與超越藍綠的泛第三勢力的柯P口中講出來,所彰顯特殊意義,就不只是為上海台北雙城論壇而已。衍伸而言,“九二共識”的意義在於對“一中”的政治認同,“兩岸一家親”則是情感與文化的認同,政治認同在台灣本來就不易取得一致,但不分統獨丶藍綠,對中華文化卻鮮少分歧,柯P所言其實也是台灣人民多數的心聲,這又何嘗不是兩岸乖隔近半世紀後,重啟和平發展的活水動力?

  “國統綱領”與“九二共識”的辨證關係

  而從辨證的觀點而言,“九二共識”其實是蘇起對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概括形容,誠如蘇起在《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書中所言,這是兩岸政府四十餘年達成的第一個政治妥協,這種對“一中原則”各說各話的相互諒解,雖未精準的形諸文字,卻也相沿成習的成為兩岸多年來的默契。也因此兩岸的“文書驗證”與“掛號信函查詢”,才得以在一次會談就取得協議,並因而奠定了九三年四月“辜汪會談”的基礎。

  另方面,“九二共識”雖為蘇起所創,但其內涵卻與1991年李登輝主政時所通過的“國統綱領”,開宗明義的首要原則“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以及“交流至惠階段”中所揭纛的“在交流中不危及對方的安全與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中相契合。而當年四月卅日李登輝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以“對等政治實體”定位兩岸的關係,其實就是“一中各表”的法律化。

  將中共由敵對的“叛亂團體”視為合法的對等政治實體,進而規擘國家統一的近、中、遠程階段,實質上與兩岸關係近二十年來的發展若合符節,幾無差異。當時參與國統會的人士,康寧祥還被民進黨開除黨籍,擔任副主任委員的黃信介也被罵得狗血淋頭。事後證明,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確實發揮了穩定台海和平的戰略性功能,遺憾的是,當時中共並未採取積極性的相應作為,否則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進入和平發展階段,甚至簽署和平協議,就不致延宕至今未決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