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春霖:對未來兩岸公共文化的六條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5-08-25 00:05:27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
  中評社福州8月25日電(記者 黃博寧)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日前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對兩岸未來公共文化事務發展發表意見,具體有以下建議。

  一.建立兩岸公共文化服務研討及交流平台: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是文化治理的長期課題。兩岸在不同體制與社會發展進程下,對此課題的理論研究與操作實踐均有值得相互討論與學習之處。建議設立兩岸公共文化服務研討平台,每年定期舉辦研討會及進行考察,平時並加強雙方專業人士及機構之間的往來,資源交換,成果分享。

  二.鼓勵台灣文化性非營利組織在大陸發展及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成熟的現代化社會必然有蓬勃的非營利組織發展。台灣有極為豐富的非營利組織發展歷程、經驗與隊伍。在大陸邁向小康與文明社會的過程中,台灣非營利組織不應缺席;或者說,不應讓台灣非營利組織缺席。

  三.加強兩岸文化機構與館所的志工發展實務交流,並鼓勵兩岸青年與青少年志工互動:台灣文化機構與館所的志工群體,充分展現了自我實踐、自我管理與終身學習的精神。經由長期的運作,台灣文化志工的發展經驗甚為可觀,值得加強交流;此外,做為社會的未來中堅,兩岸青年與青少年志工的互動也應積極促進,以培育新世代的“服務人生觀”。目前兩岸雖有若干此類活動,但仍需做大做強。

  四.應針對社區總體營造課題多所聯繫與分享經驗:社區總體營造是文化發展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不能忽視的環節。特別是大陸正在推動的新型城鎮化政策,涉及面甚廣。這些新型城鎮的建設除了思考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等關鍵詞外,對於從鄉村、社區向新型城鎮過渡發展的同時,如何讓“居民”安身立命?發展“文化新故鄉”應是重要路徑。對此,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與模式應能做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