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雜誌:蔡英文的台灣戰略增加不確定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5-10-20 00:13:12  


 
  (二)美國當局不再會出手干預台灣的“大選”

  在2011年台灣“大選”的過程中,美國白宮官員在蔡英文訪美之後,通過英國《金融時報》公開宣稱“美國對於蔡英文是否有意願、有能力維持台海地區的穩定表示懷疑”。隨後美國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但是,在此次蔡英文訪美的過程中,美國當局從根本上改變了對2016年台灣“大選”的立場,改變了對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態度。蔡英文此行在華盛頓,不只踏進美國白宮和國務院,也在美國國會跟共和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肯(John McCain)、民主黨參議員李德(Jack Reed)、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等議員會面,甚至“蔡英文進入國務院後還能在門口接受訪問,是1979年台美斷交後‘未曾見過的優遇’,表示美國是對蔡英文‘充分接納的’。”⑦美國政府目前的評估是,由於台灣並沒有對蔡英文構成有效挑戰的對手出現,蔡英文贏得2016年台灣“大選”的可能性較大。美國毫不期待蔡英文這一次會真的完整闡述兩岸政策。美國政府希望在蔡英文獲勝之後和她認真、實質討論台海局勢和兩岸關係。多位美國涉台問題專家認為,“美國亞太政策核心團隊只會象徵性地向蔡英文表明美國在此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即希望民進黨能夠主動維護兩岸之間的和平與穩定,希望能夠共同塑造兩岸穩定交流的共同基礎,但不會在公開場合向民進黨和蔡英文施壓。除了蔡英文向媒體發表的講話以外,美國政府這一次不會對媒體發出任何聲音,更不會採取具體措施支持國民黨連任”。

  總之,蔡英文訪問美國的最重要目的是說服美國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保持中立,這一目的目前來看已經達成。在選舉前,美國當局在這一階段將保持同蔡英文相對良好的關係,以便在蔡英文真正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同她進行有成效的對話。

  (三)蔡英文與美國當局的制度性溝通得到根本性改善

  在對外關係領域,包括美台關係一直是國民黨的強項。蔡英文2011年9月訪美受挫,在選舉失敗後蔡英文曾拒絕與訪台的美國官員見面,與美國的溝通一度陷入低谷。但是,從這次訪美過程來看,民進黨早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勝後就啟動蔡英文訪美工作的準備。除了陸續向美方提出《國防藍皮書》與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基本態度與準備,蔡英文也透過“中國事務委員會”凝聚黨內更多務實的對中作為。美方當然不只要看民進黨的“行動”,更要蔡英文的“保證”。因此蔡英文一步一步提出對美的“戰略再保證”。蔡英文年初針對兩岸關係先拋出“三個有利”和“三個堅持”,接著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背書下提出維持台海和平與兩岸穩定發展的“維持現狀論”。民進黨中央針對訪美進行無數次沙盤推演與文稿推敲,核心幕僚數度訪問華盛頓先行溝通說明,抵達華盛頓前蔡英文先於“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撰文,提出多元“外交”對話、有意義參與國際事務、確保經濟自主性以及“有原則”的對中交往政策,為訪問華盛頓行程定調。“這些鋪陳,都是為了向奧巴馬政府官員證明,她這次是有備而來,訴求強化全面、而非單一議題的台美關係,而且背後有著民進黨團結一致的支持,更考慮到近年來台灣社會民意對兩岸關係的新態度與亞太政經安全情勢的變化”。⑧此次訪美顯示出蔡英文與美國當局之間的重新建立了制度性的溝通,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得到根本性改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