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雜誌:蔡英文的台灣戰略增加不確定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5-10-20 00:13:12  


 
  (三)在中美兩國競爭與合作的態勢中發揮橋梁作用最符合台灣的實際利益

  在過去20多年台灣社會的本土化進程中,台灣的主體意識不斷高漲,民進黨尤其強調要維護台灣的“主體性”。但是,從蔡英文提出的台灣未來發展戰略來看,全面地配合美國的戰略將導致台灣毫無“主體性”可言。正如台灣學者石之瑜所說,“台灣即使要打仗,也應該是為了自己打仗,而不能在華盛頓戰略棋盤上,以自我犧牲為目的參加別人選擇的戰爭。”⑬

  從台灣的利益以及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承擔起橋梁的作用是最符合台灣的利益,也最能夠維護台灣“主體性”的。因為,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共同的歷史、文化與語言使得台灣最能夠瞭解大陸;同時,台灣接受了美式的民主制度,在價值觀及思維方式上也與美國相似,如果台灣執政者能夠拋棄意識形態,發揮台灣獨特的優勢,在中美關係中扮演積極正面的角色,既能夠在中國大陸與美國兩強之間發揮平衡與緩和作用,又能夠作為中美折衝的平台,這樣的戰略定位才是最符合台灣的實際利益,也是最能夠體現台灣“主體性”的戰略選擇。

  結語

  總之,蔡英文的訪美之行,展示了未來如果民進黨重返執政舞台後的發展戰略,顯示出蔡英文在台灣島內、大陸,特別是美國的壓力下,在兩岸關係方面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但是,縱觀其提出的台灣整體發展戰略,可以看到,蔡英文主政的民進黨仍然對大陸帶有強烈的對立情緒,採取了對美“一邊倒”的思維方式規劃未來台灣社會的發展。這樣的台灣發展戰略將給未來台灣社會的發展增添巨大的風險。

  注釋

  ①蔡英文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演講,“台灣迎向挑戰—打造亞洲新價值的典範”,2015年6月3日。

  ②同注①。

  ③同注①。

  ④中評社台北電:《蔡英文訪美報告重申建立穩定可預測兩岸關係》,2015年6月10日。

  ⑤賴昭穎:《總統參選人入白宮首例美:感謝蔡英文到訪》,台灣《聯合晚報》,2015年6月5日。

  ⑥黃忠榮:《蔡訪美取得互信擺脫扁陰影》,台灣《旺報》,2015年6月10日。

  ⑦同注⑥。

  ⑧http://city.udn.com/3028/5336112#ixzz3gUXWJ0Cm

  ⑨《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中國外交部網站,2015年6月25日。

  ⑩龐建國:《雙橡園升旗給小英的啟示》,台灣《中國時報》,2016年1月14日。

  ⑪環球網:《“棄台論”無情窺見了未來“美台關係”之走向》,2012年4月23日。

  ⑫中評社華盛頓3月2日電余東暉:《“棄台論”再起 美國著名學者:告別台灣》,2014年3月3日。

  ⑬石之瑜:《時論——獨立與和平不可兼得》,台灣《中國時報》,2015年6月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