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各自為戰投資再大也換不來港口群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6-05-25 07:40:53  


 
  實際上,自2005年起就有了港口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的聲音,交通運輸部也一直在試圖調整各港口的建設規劃,但各大港口群仍在擴大規模。這是因為地方政府一直都存在GDP地域競爭的衝動,會出台各種政策或配套資金來推進本地港口的建設和擴充,結果必然是應該關閉的港口反而越來越大。

  當然,因更加適應資源配置優化和產業鏈發展,一些新興港口替代傳統落後港口將成為歷史必然。如營口港,因為振興東北而打造的沈陽中心城市群而獲得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同時也因為面向沈陽以北的東三省腹地資源時,鮁魚圈港區比大窑灣港區縮短了190公里的距離,完全具備更具市場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加之營口港臨港產業的聚集和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使得營口港憑借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導致超高發展速度直接超越了身邊的大連港。大連港的擴張建設已經凸顯了其盲目性和非市場性,儘管大連港固定資產已超過1000億元,但近期營口港就可以在吞吐量、產值和利潤上全面超越大連港。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因未來船舶重載後受自然水深等條件約束,導致新建的唐山港、黃驊港等港口也將會對天津港產生衝擊。

  文章認為,面對數量如此之多、規模如此之大的已有港口群,各地的當務之急不應該是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而是依照物流行業的規律,利用網絡化、系統化、信息化和集約化來實現港口資源的整合。一個流行而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推行港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國家及包括數個省市的大區域內進行頂層設計及資源整合,並利用資本的力量和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區域內或跨區域的港口併購重組,形成依靠企業股份多元化而產生形態不同、層次區分、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港口群,逐步實現一個利益主體的國際航運中心、主樞紐港、區域性港口和補充小港口的集成企業或企業聯盟,以避免惡性競爭和資源分散,特別是避開地方政府的本位主義和盲目指揮,發揮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現代投資經營理念,以保證港口群的總體資源優勢和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投入產出的提升。

  文章指出,中國港口產業未來的順利發展必然依賴的是有效的港口結構性整合與網絡化調整。

  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在探討整合省內的港口資源,如浙江省2005就開始規劃寧波港與舟山港的合併;2015年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建立;到2016年2月,寧波港股份與舟港股份重組,寧波港股份持有舟港股份90.90%的股份。至此,寧波-舟山港已成為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裝箱全球第四的超大型港口,而後浙江使將繼續整合其他三個港口,實現省內資源的統一。遼寧省也在積極部署大連港與營口港的合併重組計劃,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大規劃中也在積極推動天津港與河北港口群的總體合作或併購重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