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江啟臣能帶領國民黨重新啟程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6-14 00:25:49  


 
  目前國民黨陷入了一個怪圈,自2000年第一次失去政權開始,每次敗選都被檢討要求改革“路線”,反思“政策”和啟用“年輕化”,但從來衹聽其聲,不見其人,永遠都是不了了之。這一方面與國民黨內盤根錯節的山頭派系、大佬文化有關;另一方面也是不接地氣,青年缺位,一副暮氣沉沉、老氣橫秋之相。此次2020年大選,國民黨慘敗很重要兩條就是人心不齊、內鬥嚴重和青年缺位、文宣不力。

  國民黨選後哀鴻遍野,內部低迷悲觀氛圍彌漫,國民黨內部整合,藍營內部分裂躍然紙上,涅槃再生迫在眉睫。在這種危急關頭,江啟臣所帶領的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到底會扮演什麼角色,其兩岸論述是否有重大調整,一直引發外界輿論高度關注。3月9日,江啟臣發表“兩岸論述”:國民黨需先贏得台灣社會信任,再談兩岸。③江啟臣11日下午首度主持中常會,在致詞提到國民黨時,都用“中國國民黨”五個字的全稱,和之前多用國民黨三個字有所不同。同時表示:“九二共識”要求同存異,擱置政治上爭議的理念,未來要想辦法經過討論,重建一個兩岸新的互信基礎。④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紀念日,江啟臣率部分黨務人士前往台北中山紀念堂獻花致祭,強調“國民黨正在進行改革,其中就兩岸論述的部分,黨內也有改革委員會,已經有籌備會議,等到有新的討論時,兩岸論述會是其中重點,也會讓黨內同志與內外部意見共同討論、凝聚共識,等到有共識後再對外說明”。⑤3月17日,江啟臣接受前主席洪秀柱“護憲保台論壇”專訪,這是江啟臣當選後首次接受外界專訪。江啟臣表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⑥但隨後江啟臣又在臉書秀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前來拜會的照片,一方面發佈AIT恭賀新聞稿,彌補大陸未致賀電缺失;另一方面強調國民黨與美國會不斷努力深化台美關係,促進彼此價值和利益。

  綜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為國民黨青壯派的江啟臣確實想“勇敢改變”,一方面他想改變在民眾眼中國民黨過分“親中”的立場,但是他是中國國民黨的主席,黨名“中國”的核心意義和精神就是黨的靈魂,“中國”是中山先生一直往後延續傳承下來的“黨魂”,在國民黨內部存在相當共識;與此同時,國共兩黨曾經良好的合作基礎及國民黨處理兩岸問題面臨島內和大陸雙重壓力迫使他必須考慮“友陸”路線,在“遠陸”還是“友陸”之間作出抉擇;另一方面他想改變國民黨過分“老邁”的觀感,國民黨一直被詬病的也就是“老人政治”和不接地氣,此次大選,國民黨在年輕人中所得票遠遜民進黨,在台灣這個所謂“民主社會”裡,沒有年輕人的支持也是難以為繼的,但“九二共識”這麼多年來,被民進黨汙名化,所以江啟臣一直強調“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務實交流”⑦來延續“九二共識”,希望尊重台灣民主,爭取台灣民意的授權,也就是他採用靈活性的擱置“九二共識”、技巧性的不提兩岸論述等閃爍模糊策略來因應現在的兩岸政策的原因。

  江啟臣的兩岸論述將走向何方,他還在“遠陸”與“友陸”之間選擇觀望。

  二、從個人背景及從政經歷來說,江啟臣確實“親美遠陸”

  江啟臣是在台中出生的本土人士,其青年成長階段也適逢台灣轉型時期,其在求學時經歷了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2010年,被馬英九提攜任命為台當局“新聞機構負責人”,從此進入政壇;2012年至2020年,連續3屆當選為“立法委員”;2016年,擔任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書記長;2017年任國民黨中常委;2018年任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及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江啟臣屬於國民黨台中紅派地方派系,是黨內青壯派代表,在美國獲得國際關係專業的碩士和博士,被視為國民黨內的“知美政治菁英”。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曾批評江啟臣是一個標準的“美國派”,⑧看待兩岸的觀點就是很明顯的美國思維,並且經常與美國智庫溝通,執行美國路線。江啟臣本人有濃烈的“親美”色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