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追求統一 孫文思想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20-11-29 00:01:49  


 
  四、孫中山構想的“五權憲法”是台灣社會維繫“一中框架”的法理基礎

  孫中山先生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意識形態中,而且體現在當代台灣的政治制度中。當代台灣的政治制度是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政治制度的延續。1949年國民黨政權從大陸退到台灣,也把國民政府的一整套政治制度搬到了台灣,特別是以蔣介石和蔣經國為主導的國民黨政權,堅持“中華民國法統”。國民黨政權對內仍自稱為“中華民國”,沿用“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維持原有的一整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機構”不變,同時又頒佈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主張“反共復國”;對外堅持“代表”全中國,在國際上與中共政權是“漢賊不兩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爭奪在國際上的“中國代表權”。時至今日,台灣當局在政治體制、內外政策、意識形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登輝主政之後,廢除了“臨時條款”,從九十年代以來進行了六次“修憲”。2004年8月23日,台灣當局“立法院”又通過了第七次“修憲提案”,2005年“任務型國大”表決通過。

  多數民進黨人信奉美國式的“三權分立”民主體制,他們認為“五權憲法”已經不適應台灣社會,他們主張要制定“新憲法”,甚至提出“公投制憲”的主張。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台灣政治體制的基本結構仍然保留了原有的“中華民國憲法”體制,現行“憲法”仍然是以1947年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公佈的為文本。台灣現行的“中華民國國歌”歌詞也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影響,歌詞是這樣唱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台灣“陸軍官校”的校歌也保留了“黃埔軍校”校歌的傳統:“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對於這樣的歌詞民進黨和島內其他獨派勢力難以接受,仍想棄之而後快,但目前仍維持了現狀。

  孫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對“中華民國”政治制度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直接體現在一直延用至今的“中華民國憲法”中。比如“中華民國憲法”序言就直接指明“‘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頒行全國,永矢咸遵”。這個“序言”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表明“憲法”的制定機關——“國民大會”,而“國民大會”的權力來源於“全體國民”。二是表明“憲法”所依據的原則——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孫中山先生的遺教很多,而“三民主義”被認為是“‘中華民國’立國建國之最高原則”,因此在“中華民國憲法”總綱第1條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有些台灣學者認為這是關於“中華民國國體”的規定,大陸則認為這衹是關於政體的規定。三是表明“制憲”的目的。另外,該“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這也直接體現了孫中山先生極力主張和堅持的“主權在民”思想,這是從民國初年的《臨時約法》中一直延續下來的孫中山先生思想的基本原則。當然,也有台灣學者(如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李震山等)提出:“憲法前言不應該將‘意識形態’,如三民主義、國父遺教等價值觀納入,否則將有限制思想、信仰、言論等自由之虞。”⑯

  1956年,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的時候,毛澤東說過:“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⑰孫中山先生的精神是歷史留給中華民族的珍貴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高舉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天下為公”的旗幟,實踐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不懈奮鬥的精神,推進海峽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使中華民族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理想。不管有多大的困難,無論有多少阻力,兩岸統一始終是海內外中國人矢志不移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