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中美將“差異再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20-12-25 00:01:45  


 
  總之,貿易戰是對中國改革40年全體系成就與發展潛力的客觀肯定,也是一種關鍵性的能力檢驗與歷史考驗。這是民族復興必須要爬過的坎和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貿易戰還意味著被壓抑數百年的“東方秩序”開始實質性復興及引領新全球化進程,而中國正處於這一歷史大轉型的樞紐位置。“新時代”是一個“大時代”,一個民族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並軌推進的“新軸心時代”。貿易戰是這一大時代秩序形成中無可迴避的“分娩之痛”,卻也是“新生之啼”。接續貿易戰的,是中美新冷戰更加嚴格的戰略和制度鬥爭的考驗,美國具體的大選結果不能改變這一日益鬥爭化的大國關係模式及其不確定性的發展前景。

  四、結語:未來十年全球秩序的一個展望

  特朗普敗選,特朗普主義在整體上無法“連任”及體系化,但其核心遺產將對共和黨未來議程及美國政治與外交走向產生重要的結構性塑造作用。在特朗普執政四年中,涉及中美關係的一系列法案與政策制定中的“全票通過”現象表明了兩黨對華認知與戰略上存在相當程度的重疊共識。因此,2020年之後的中美關係與世界秩序,固然有了拜登時代作為短暫的過渡與緩和,但絕不可能徹底回到奧巴馬時代及傳統民主黨的規範框架之內。美國已變,這是其帝國霸權高蹈與國家實力下降、全球化擴張與本土利益受損、全球普適主義與民族民粹主義等結構性張力和鬥爭造成的必然結果。特朗普捕捉和利用了這一變化趨勢,但其煽動民粹、種族及冷戰對抗的走鋼絲行為卻對美國和世界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動盪和不安,由此引發美國內部民主政治和外部盟友體系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多層次反彈,美國2020大選結果就是其民主政治對特朗普主義的規範性批判。但普選票如此接近以及選舉訴訟的糾纏不清,顯示了經過特朗普四年,美國的結構性矛盾和分裂態勢不是緩和了,而是加深了。

  不能簡單批評特朗普帶來了美國與世界的多重分裂,他衹是既定分裂的發現者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然而他的“商業心智政治化”與保守主義道德激情,未能澆滅分裂之火,反而是煽風點火、火上澆油,導致美國利益和民主規範都不能再允許特朗普按照特朗普主義極端運作下去。那麼,“特朗普大法官們”(他提名任命及影響下的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多數法官)會使出憲法殺手鐧幫助特朗普逆轉選舉結果以延續100%的特朗普主義嗎?可能性極低,因為大法官們不可能是特朗普的簡單政治工具,理念上的某些重疊共識不可能成為大法官背棄憲法信仰和職業聲譽的決定性理由。

  未來十年之全球秩序,將面臨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判斷理據在於:其一,二戰以來建立的“美國治下的和平”已出現道德和制度的崩解,美國的逆全球化和民主民粹化破壞了全球制度的規範根基和可依賴性,全球化進入一個新的秩序建構週期;其二,中美關係的“和平紅利”基本結束,“新冷戰”及西方的重新封鎖政策嚴重挑戰中國政治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必須走出一條自主現代化和國際化道路;其三,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文明與經驗基礎上的全球化構想,遭遇到來自西方及周邊的嚴重地緣政治和利益挑戰,需要中國反思調整,穩健管控風險和有序推進;其四,全球秩序出現了伴隨“新冷戰”的重新結盟化、帝國化和局部戰爭風險,中國應當加強多風險整合分析和應對能力;其五,中國內部的經濟內循環、治理現代化、社會創新發展與個人自由保護應當形成一個觀念和制度的協調體系,以此作為國民認同、鬥爭和進取的可靠基礎;其六,從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係來看,2020—2030年是中國決定性打破西方封鎖並形成初步的內外秩序佈局的關鍵時間段,中國2049總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十年的結構轉型與自主發展。

  因此,中國必須始終保持自身的戰略定力、國家治理觀和全球化路線,在與美國“鬥爭為主,鬥而不破”的持久博弈過程中,走出一條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民族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性整合的歷史發展道路。面對拜登時代的特朗普主義遺產及民主黨“自由帝國主義”的有限回調,中國應當具有鬥爭與合作的兩方面經驗與之進行精準的複雜互動,有緩和,有鬥爭,以自身利益和清醒的戰略為根據,對國家民族負責,對全球和平發展負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