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拜登召開民主峰會的真正用意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22-02-07 00:11:48  


 
  在此之後,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察工會,也公佈了有關弗洛伊德的生平。顯示歐文斯所透露的細節條條屬實。奇怪的是,美國各地如此高分貝的抗議暴亂,居然引起了國際上積極的響應與共鳴,尤其是歐洲。

  四、國際上對美國暴動的聲援與共鳴

  也許會有人認為相當稀奇,但國際上對美國這番廣泛與高分貝暴動卻表現了很踴躍的聲援與共鳴。單說歐洲,從德意志、西班牙、比利時、聯合王國,到丹麥,各地均有成千上萬的群眾上街聲援,對美國反種族歧視與警察濫權運動之抗爭,深表同情。

  對此,有人提供一項解釋的理論,認為這些國家上街遊行助威的人們,雖然表面是支持美國的群眾,但他們的行動與其說是聲援,毋寧說是共鳴。因為他們看到美國這一連串示威抗議運動,就聯想起自己國家也有同樣問題——即類似的種族歧視與警察濫權的問題。較為更恰當的例子,當推澳大利亞(雖然它不在歐洲)。由於澳大利亞的祖先由英國來到當初地廣人稀的這片美好土地時,當地的土著(原住民)無能對抗這些船堅炮利外來的白人;結果弱肉強食,祇落得被趕到偏野角落苟且偷生的下場。他們的子孫到今日仍脫離不了“原住民”的標籤。所以,聽說美國有反對種族歧視的運動發生,這些原住民也趁機行動起來,藉聲援美國抗種族歧視之名來表示他們自身歷代受歧視敢怒而不敢言的悲痛(當然,在美國“原住民”的印第安人的遭遇,也極為相似。他們的祖先被當初由英國移民美國的白人任意屠殺;他們的子孫則被放逐在美其名曰“預留地”的禁區)。

  五、以上種種動亂與號召的啟示

  有人對美國上述那一連串的人為禍亂,提出一個“報應”的說法。如果我們真接受“報應”這個觀念的話,未嘗不可將美國多年來的種族問題(白人欺負與壓迫黑人)追溯到美國祖先販買黑奴的歷史。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實際上在美國這塊土地上最早有黑奴的出現,肇始於英國殖民時期;美國於1776年立國後,延續了英人留下來的黑奴制度。所以美國憲法(制定於1787年)上並無反對奴隸制度的規定。一直到南北戰爭以後於1865年通過的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才廢除奴隸制度。但在那以後,黑人還是沒有與白人真正享受同等的權利。譬如黑人還不能與白人同校上課;而須上那所謂“分別而平等”專為黑人而設的學校。一直到了1954年後因一項最高法院的判例才正式改變。自此以後的民權運動,美國的黑人逐漸在書面(法律)上贏得了較多的平等權。可是白人心理對黑人歧視的態度,還是可以從白人警察與黑人間一向緊張對峙的關係看出。所以,這次因弗洛伊德事件,將這一切黑人被壓抑的憤怒與心結,得機全部暴露發泄了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