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拜登召開民主峰會的真正用意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22-02-07 00:11:48  


 
  六、結束語

  以上各節,已足以刻劃美國民主制度的真相。這個真相,絕非美國政府通常對外投射民主形象如何足以令人效法的憧憬。其實,我還沒有提及在弗洛伊德案件與因它而帶來的暴亂等等之後,英國的“衛報”登載了一篇報道,有關一個名為“民主聯合基金會”的機構授權由拉塔納(Latana)民調公司作出的一項在53個國家的民調。這53個國家的50,000名受訪者,俱是篤信民主而奉之為圭臬的人士。大多數被訪者認為“美國對民主的威脅是遠大於俄國與中國對民主的威脅”。我們再看美國民間的看法,據“時代雜誌”的報道,美國有85%的人篤信他們本國的制度應該大幅改進。而他們有此想法,全是他們自身對民主“不過如此”的感受,絕非因是中國與俄羅斯發出了一個更好的選擇、更因此而成功地腐蝕了美國人對民主的信心。再根據劍橋大學的數據,概括了154個國家四百萬受訪者的意見,可說普世民意對於民主的不滿,已由1990年代的47.9%上升到現今的57.5%。

  綜合上述一切資料與數據,我們能作的結論是:世上沒有什麼諸如多數西方媒體所渲染的民主集團與專制集團的對抗。因為民主的衰退,是各國內部的嚴重問題;由美國開始。拜登競選總統時之所以就有召開民主峰會的意見,就是由於他對美國民主制度衰落的感觸。除了以上自弗洛伊德事件以來打砸燒搶的動亂以外,還有2017年以來特朗普總統對美國民主的踐踏(譬如特朗普發動他的黨羽對國會大廈武力攻擊與破壞即是一例)。所以,拜登上任後召開民主峰會的真實用意,實際是要把既已衰落的(美國)民主進行“復興”之努力。同時因考慮到其他民主國家也有普遍的衰落(正如民間“自由智庫”的評審所顯示),所以才邀請了110個國家參加。

  可是在這次民主峰會開完後,對於開會之討論過程與是否有決議諸節,不但美國沒有公佈,其他與會的成員也保持沉默。這表示什麼?

  我認為合理的猜測是:此次峰會恐怕根本沒有具體的結果,因而不了了之。沒有結果的可能原因,恐怕是與會的多數成員,對美國國務院所提出的三大課題不能與美國意見一致。如此點屬實,美國反躬自問的時候,應該到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