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敘事學與中美貿易爭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3.2.1斷言類言語行為

  道義立場的斷言類言語行為主要通過斷言句來表達,斷言句可以通過使用條件引導小句或是引經據典來闡述道理以提供斷言句的基礎,給斷言句緩和的餘地。兩份白皮書對美國行為的斷言類言語行為都偏向消極,包含對美國在貿易糾紛中行為的批評和警告。同時,斷言句都以直接斷言句居多。中國政府以隱形的貿易行業、國家、國際規約為評判美國貿易行為的標準,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和霸權主義行為發出消極斷言,這與荀子的“道義重則輕王公”的思想相一致,反映出中國政府的言語行為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例(1)通過斷言言語行為對美國增加關稅的行為進行消極評判,以美國的消極情境身份和消極道義評判組合建構美國的立場結盟趨異。例(2)通過斷言言語行為指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危害,以美國挑起貿易糾紛的消極身份定位結合美國對世界經濟產生衝擊的消極評判建構美國的結盟趨異行為。例(3)通過消極斷言語言行為指出美國在貿易糾紛中行為會造成國民生產總值大幅減少的嚴重後果,以美國的消極情境身份和消極道義立場評判建構美國的結盟趨異行為。

  在涉及不同團體利益的話語方面,交際主體通常會把對目前困境的抱怨責難轉移到對方身上,呈現消極負面的他者形象和積極正面的自我身份(van Dijk,1988)。在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的背景下,通過大量使用“中國”之類的社交指示語,白皮書建構了中國為保護民族利益而被動捲入貿易糾紛、遵守道義規約的國家貿易身份和情境身份,也建構了美國不停加徵關稅、主動激發矛盾、違背國際道義規約的消極貿易關係身份和糾紛情境身份。道義立場的斷言類言語行為全部都是消極斷言,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貿易白皮書文本從中國的身份站位出發,認為美國在貿易糾紛中的行為是違背國內、國際多層道義規約的元語用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斷言言語行為指出美國挑起貿易戰並導致貿易糾紛不斷加劇的行為的消極評判建構美國與中國政府的結盟趨異行為,與中美互利共贏友好關係的結盟趨異。

  3.2.2 指令類言語行為

  指令類言語行為本質是要求交際對象去完成某件事,言語行為的動詞可以直接反映交際者的意圖和元語用意識。中美兩國同為世界大國,雖然美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地位都強於中國,但中國在中方白皮書的書寫過程中享有絕對的話語權。這種在特定語境中特定角色所賦予的話語權屬於臨時建構的話語權(樊小玲,2013)。指令類言語行為中命令和禁止言語行為的發出方一般相對聽話人擁有絕對權威性,其次是要求言語行為,顯示出說話人對聽話方的較大權威性,然後是建議言語行為體現出交際雙方的相對平等的權勢關係,最後是請求言語行為,具有刻意拉低自身話語權以提高交際對方的語用意識(方霽,1999、2000)。在貿易糾紛情境下,中方政府通過指令類言語行為實現消停貿易戰的語用意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