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敘事學與中美貿易爭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例(4)2018年6月,《國務院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專門針對外商投資准入進行限制。

  例(5)中國談判的大門一直敞開,但談判必須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為前提,不能在關稅大棒的威脅下進行,不能以犧牲中國發展權為代價。

  例(6)中國的立場和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國希望通過對話而不是關稅措施解決問題。

  例(4)是中國國務院對下級部門發出放開市場的命令言語行為,以中國的積極個體身份和積極道義評判建構中國的結盟趨同。例(5)是中國政府對美國發出的禁止言語行為,包含美國在糾紛情境中加徵關稅、犧牲中國利益的語用預設,以美國的消極情境身份和消極道義評判組合建構美國的結盟趨異行為。例(6)通過希望言語行為,從中國的立場定位指出通過對話解決中美問題,以中國的積極情境身份定位和積極道義評判建構中國的立場結盟趨同。

  指令類言語行為的類型的選擇因素包括:交際雙方的話語權關係、交際場合的正式程度、事件的緊急程度、指令發出方的情緒和情感狀態(樊小玲,2013)。雖然中美兩國是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經濟體,但是美國在國防、科技、金融等方面都占據絕對優勢並長期在國際舞台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儘管中國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國際話語權依舊落後於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對美國發出的指令類言語行為應該使用建議、請求言語行為才符合中國的身份地位。但是,在兩份貿易立場文本,中國對美國的指令類言語行為都出現了命令、禁止、要求言語行為,如例(4)、(5)。這既是中國話語的語用慣習,也是中國政府為了維持在民眾心中一貫的權威地位以鼓舞氣勢,以及為穩定貿易糾紛所導致兩國乃至全球金融不穩定、經濟增速下降等消極事態而權衡利弊的抉擇結果。此外,中美之間的消極談判結果導致中國政府、民眾、企業家都處於消極情感狀態,而“敵對情感狀態通常會採用語力級別高的指令類言語行為”(樊小玲,2013)。

  中方的道義立場認為維持友好互利共贏關係是遵循道義規約的行為,而設置貿易壁壘、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是違背道義規約的行為,以此為出發點,中方政府將自身高情態的指令言語行為合理化、道義化,但從語言形式看,容易造成壓迫感,不禮貌程度較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