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中評月刊:杜甫詩歌在清代台灣的傳播與接受 | |
http://www.CRNTT.com 2024-11-19 00:11:03 |
注釋: 〔1〕蔣寅:《李杜優劣論背後的學理問題》,《文學遺產》2022年第1期,第31頁。 〔2〕王忠孝:《惠安王忠孝公全集》卷十,陳慶元主編:《台灣古籍叢編》,第二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354頁。 〔3〕朱景英:《海東劄記》卷四, 陳慶元主編:《台灣古籍叢編》,第四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73頁。 〔4〕全台詩編輯小組編:《全台詩》第3冊,台灣文學館2008年版,第67頁。 〔5〕同〔4〕,第69頁。 〔6〕全台詩編輯小組編:《全台詩》第4冊,台灣文學館2008年版,第279頁。 〔7〕同〔6〕,第280頁。 〔8〕李逢時《泰階詩稿》,陳慶元主編:《台灣古籍叢編》,第七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88頁。 〔9〕〔10〕全台詩編輯小組編:《全台詩》,第9冊,台灣文學館2008年版,第264頁。 〔11〕〔19〕同〔9〕,第283頁。 〔12〕〔27〕同〔9〕,第282頁。 〔13〕同〔9〕,第332頁。 〔14〕同〔9〕,第352頁。 〔15〕同〔9〕,第278頁。 〔16〕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五十二《與王定國四十一首》之八,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4冊,第1517頁。 〔17〕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十《王定國詩集敘》,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冊,第318頁。 〔18〕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六,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41頁。 〔20〕〔32〕同〔9〕,第269頁。 〔21〕同〔9〕,第290頁。 〔22〕〔34〕同〔9〕,第280頁。 〔23〕同〔9〕,第303頁。 〔24〕〔25〕同〔9〕,第268頁。 〔26〕同〔9〕,第295頁。 〔28〕連橫:《台灣通史》卷下,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688頁。 〔29〕何文煥:《歷代詩話》(上),中華書局1981年版, 第411頁。 〔30〕莫礪鋒主編:《御選唐宋詩醇·杜甫》卷二,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第53頁。 〔31〕陳肇興:《陶村詩稿》附錄, 陳慶元主編:《台灣古籍叢編》,第七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360頁。 〔33〕同〔9〕,第272頁。 〔35〕〔36〕同〔9〕,第288頁。 〔37〕同〔9〕,第294頁。 〔38〕同〔31〕,第359頁。 〔39〕同〔31〕,第364頁。 〔40〕同〔31〕,第360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10月號,總第322期,P116-121)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