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最晚明年底 中國經濟將最先復蘇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16:49:17  


中國經濟能否率先復蘇,牽動地球人的目光。
  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訊/《中國證券報》今天發表王建的分析文章“2009:中國經濟將最先復蘇”。作者認爲:“最晚到明年年底中國經濟將出現上升勢頭,而且應該是在此輪全球經濟嚴重蕭條中唯一能在2009年出現複蘇勢頭的國家。”文章内容如下:
 
  2007年二季度是本輪中國經濟增長的高峰,到今年三季度已經連續5個季度走低,四季度估計增長率將會落到8%以下,而且在7%左右的時間最長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三季度。中國經濟會連續9個季度滑落繼之在低穀徘徊的原因,是中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遇到了最為不利的情況,即“內外需緊縮雙碰頭”。 

           全球經濟危機尚未見底 

  從外需看,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全球性經濟衰退自去年7月開始暴露,到今年7月則進入加速軌道,而且到目前為止并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危機已經過去,或者是已經過去了一多半,而是正在醞釀著更大的危機,在這篇短文中我只講一個觀點來佐證這個判斷。 

  美國次貸危機的第一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崩潰,第二階段是由於金融市場崩潰導致房貸與消費信貸等沒有了債券化的出口,從而使居民消費增長停滯乃至萎縮,由此形成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此外,美國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以直接融資即發行股票和債券、票據融資為主,金融市場的崩潰也堵塞了企業融資渠道,直接打擊了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活動,目前美國企業債的利率水平已經比次貸危機前上升了3倍,就這樣還發不出去。美國供應管理學會12月1日發布的ISM指數顯示,11月份制造業活動指數已降到36.2。所以美國次貸危機的第三階段,就應該是發生生產性企業的大規模破產倒閉風潮,然後是形成從實體經濟向金融市場的反向傳導,從而使美國的金融市場發生再次崩潰。因為在美國的上市公司中,畢竟非金融類公司占了八成,實體經濟不好,金融“毛將焉附”! 

            下滑加速的內在原因 

  從內需看,拉動本輪經濟增長的投資,自去年起就開始從高峰向低穀滑落,這首先不是經濟景氣的原因,而是投資周期的原因。我已經多次說過,本輪投資主要是投向重工業,而重工業的平均投資周期是5年,因此始於2003年的投資周期,應是到2007年結束,這將表現為新上項目投資增長率的顯著下滑。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去年的新上項目投資增長率就已經下降到15%,扣除物價只有10%,今年前10個月則猛降到3.2%,扣除物價已經接近負10%。投資從高峰回落是因為大批建設項目已經完工,而我們所講的投資,都是投資完成額,新上項目投資增長率下降,則是由於大批新完工項目開始投產,市場上形成了供過於求的格局,因此沒有能够誘發投向新的短綫產業與產品的新投資。 

  還必須指出的是,今年以來的經濟下滑到8月份以後出現了加速勢頭,這從鋼鐵和電力這兩個主要產業可以看得特別明顯。但投資和出口的下滑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實際是很平穩的,那麼既然需求的回落是曲綫,為何經濟增長率的回落會出現下折綫呢?我看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在經濟增長已經發生內生性緊縮的時候,仍然沒有認識清楚中國現階段物價上漲的特殊性,因而把反通脹放在了首位,進而實施了力度極大的宏觀緊縮,特別是貨幣緊縮,這樣就從宏觀層面形成了對經濟下滑的助推力。 

  例如,今年上半年在沿海出口型企業已經面臨極大困難的背景下,仍然堅持貸款額度不放鬆,導致一大批企業由於資金鏈斷裂而停產甚至倒閉,還有部分企業不得不去借民間高利貸,導致民間利率高企,而制造型企業又不可能承擔得起兩到三分的利息,在撑一段後也撑不住了。所以我們看到,在9月份以後貸款雖然放鬆了,但貸款仍增長不上去,這是因為在大批企業倒下後,民間或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信心開始動搖,因此主動性的收縮行為更強烈了,這也是經濟增長出現下折曲綫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