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甘肅土地流轉現狀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08-12-11 00:05:28  


甘肅農村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訊/據《甘肅經濟日報》報道,土地經營權流轉,是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必然途徑。内容如下:

  截至目前,我省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只有100多萬畝,僅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2%左右,農民戀土情結和社會保障體系缺失等成為制約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 

  為了鼓勵土地流轉,全省各地出台了積極的鼓勵政策,同時建立健全適合我省農村特點的社會就業、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以消除農民離土的後顧之憂,推動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眼下已是寒冬時節,冷風襲人,但走進三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培植花卉的溫室裡,卻暖意融融,鮮花盛開,猶如春天。

  臨洮縣新添鎮劉家溝門村村民曹潤英每天準時來到這裡上班,工作八個小時,月收入800多元,加上企業租用她家一畝地的租金,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像曹潤英一樣,在這家企業上班的村民接近300人。 

  三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落戶劉家溝門村,流轉村民承包地410畝,一畝地的租金每年按800斤小麥的市場價付給農民。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為村裡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僅支付工資就達到了260萬元。 

  “要不是村裡有這家企業,我就供不起三個孩子上大學。”在這家企業負責生產的田東生告訴記者,他們村以前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每畝地年收益100元左右,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自從這家企業來了以後,租用村民承包地400多畝,去年企業產值2000多萬元,每畝地的收益在5萬元左右,土地發揮了最大效益,農民還可以到企業去上班,收入也很快提了上去。

  同樣,天水市麥積區城郊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今年也迎來了豐收。 

  2002年,從事花牛蘋果販運的二十鋪村農民武正全和武明成,跑遍全國蘋果市場發現,天水花牛蘋果品質很好,市場前景也很廣闊,他們遂產生了由販運變栽植的念頭。可是土地從哪裡來?他們把目光盯向了城郊南山的撂荒地。 

  二十鋪村地處麥積區城郊,改革開放後,當地農民借助區位優勢,有的跑起了運輸,有的做起了生意,南山的土地由於澆不上水、效益低下而出現撂荒。武正全和武明成以每畝230元的價格流轉了120畝地,栽下了花牛果樹,建起了基地。 

  到了2005年,一些果樹開始掛果,村民看到希望以後,先後有20多戶農民流轉土地800多畝,發展蘋果產業。

  武正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裡的土地畝產小麥500來斤,按市場價計算,年收入400元,拋除農資投入和勞動力,是不掙錢的農業。如今流轉過來發展蘋果產業,一畝地年純收入在一萬元左右,效益一下子提高了。現在,南山通過土地流轉已建果園2.3萬畝。 

  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目前我省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呈現龍頭企業經營、種養大戶經營、主導產業帶動、土地股份合作、專業合作服務和現代園區推進等六種類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