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人對華情感30年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08-12-18 00:04:08  


日本領導人像走馬燈一樣在變換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在日本人的對華感情中,“親近感”一詞被賦予了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方面複雜的內容。從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到今年,已經過了整整30年。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日本政府在每年進行的大型“外交輿論調查”中,增加了兩個問題,“你對中國有親近感嗎?”“你覺得中日關係良好嗎?”

  觀察日本國民“對華親近感”的30年變化曲線,就會發現,這30年來,曲折遠遠多於平穩,而且還時常劇烈變動。今年12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人對華親近感為31.8%,比去年下降了2.2%,為30年來最低。在如何看待中日關係上,不認為中日關係良好的為71.9%,和去年比增加了3.9%。為30年來最高。

  縱觀30年來的日本人對華意識變遷,並結合中日兩國在這些年來的社會經濟背景綜合分析的話,或許我們能看清中日關係的問題根源。

  “毒餃子”左右對華好感?

  “外交輿論調查”從1975年開始,日本政府希望借此來了解國民對外交的關注點,並為制定下一步外交政策提供參考。今年對華親近感下降,日本外務省和很多媒體都將原因直接歸結於“餃子事件”。 

  對於這個判斷,日本民衆怎麼看?在超市面包店打工的橫峰女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她對這個調查結果毫不意外,她也認為“餃子事件”是影響今年中日關係的最重要因素。“我在超市工作,最了解消費者的情況。現在大家買東西前都要仔細察看產地,如果是中國產,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這在以前很難想像。”

  從今年1月初以來,“中國冷凍餃子”就一直成為日本百姓生活中的關鍵詞。尤其是在主婦群體中,因餃子事件引發的中國食品恐慌症在不斷蔓延。這也直接影響了今年對華親近感的調查結果。橫峰女士說:“如果今年沒有餃子問題的話,我覺得對華親近感至少也有50%到60%左右。”

  橫峰女士的話有一定的說服力。因為在這次被調查的1800人中,有54%為女性。在“你認為哪個經濟因素對外交關係影響最大”的問題中,有52.7%的人選擇了“確保食品供應”。目前,日本的食品自給率僅為40%,進口食品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所以,今年的“餃子事件”可以說成了日本社會的關注焦點。

  1980年,中日“最親”

  1978年,中日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說是這30年來日本民衆對華感情的黃金時期。1977年日本政府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在亞洲最應該和中國搞好關係的民衆達66%,有42%的日本百姓最想去中國看看。1980年,對華親近感達到歷史最高峰,為78.6%。1982年,雖然略降到72.7%,但是首次超過了對美親近度(71%),中國成為了日本民衆最親的國家。

  當時的高度親近主要源於中日經貿的迅猛發展。衆多日企踴躍投資中國,人員交流十分頻繁。而在北美和歐洲市場,日本經濟受到重挫,這也使得亞洲,尤其是對華貿易對日本尤為重要。這一時期幾乎可以說是中日的蜜月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