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國,危機變革的典範

http://www.CRNTT.com   2009-02-14 06:37:45  


韓國總統李明博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訊/北方網日前載文“輝格:韓國,危機變革的典範”指出,韓國企業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表現出來的韌性和活力,令人刮目相看,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的韓國所經歷的深刻改革。全文如下: 

  上周,以簡化和放鬆金融業管制、開放金融市場為主要內容的韓國資本市場整合法正式生效,標誌著李明博政府發動的這一輪經濟自由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業界將此次改革稱為Big Bang,這個名字曾被賦予上世紀80年代的倫敦金融改革,後者導致了倫敦金融城的大繁榮,可見整合法被寄予的厚望。目前,雖然遭遇反對派拼死阻撓(甚至在國會大打出手)和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韓國政府仍在頑強推進其自由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包括金融開放、國企私有化和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國會審批等等。 

  相對於目光短淺的挽救受困企業和短期刺激計劃,以深化改革開放來應對危機,是富有遠見的做法,得益於此,韓國企業和整體經濟,或許會成為此次危機的最大受益者。實際上,得益於過去十年的改革所造就的活力和素質提升,韓國企業正在利用危機對產業體系造成的衝擊,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優勢。據金融時報報道,今年一月美國汽車市場銷量同比下滑37%,現代汽車卻實現了14%的增幅,在僅有的三家實現銷量上升的企業中,另一家是現代旗下的起亞汽車;同時,三星和LG已經超過摩托羅拉,占據美國手機市場前兩位,和全球市場第二三位;同樣是這兩家公司,已占有液晶顯示器市場的54%;在奇夢達破產、英飛淩和東芝巨虧的時候,三星仍在高速增長;韓國造船業依然占據超過40%份額的老大地位,雖然危機後訂單減少,但他們的份額卻在大幅提高。 

  韓國企業在危機中表現出來的韌性和活力,令人刮目相看,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的韓國所經歷的深刻改革。那次危機給了韓國沉重打擊,經濟增長率從97年8.9%暴跌到98年的-6.9%,貨幣體系幾乎崩潰,不得不接受IMF苛刻條件下的援助。但正是IMF所規定的嚴格條件,加上危機中上台的恰好是信奉自由市場的金大中政府,為韓國帶來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