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美國人的中國觀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8:34:35  


 
  1972年之後的政治,變與不變

  20013是一個龐大的數字,6860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對于一個讀者而言。下面以政治、經濟和文化爲主體的采擷,只不過是關鍵年份,1979、1984、1997、2003和2008年間一些代表性報道的復述。不過,這些報道却頗能看出《時代》周刊中國報道在視角和語言姿態上的變遷。

  “最初,我們就像到了另外一個星球。”1971年,經過了20多年的隔絕,美國乒乓球隊到中國開始“乒乓外交”。《生活》雜志香港分社社長約翰•沙爾和攝影記者弗蘭克•費希貝克隨同乒乓外交的美國隊來到中國。這是沙爾的感想。

  這篇4月26日發表的《兩個竹簾之後的目擊者》,首次向與中國隔絕多年的美國人描述了職業記者眼中的中國。沙爾的叙述,今天聽來就像一場夢幻。“我們看見了一個非常團結而有序的社會和國家——總體上是某種程度的貧窮,但是絕對沒有悲哀,沒有饑餓。”而費希貝克的回憶更加浪漫:“無論在哪里,人們都非常溫情,健康,圓臉,玫瑰色的雙頰,白色的牙齒。……他們明顯地非常幸福。”

  1972年3月6日的封面報道《尼克松中國歷險記》顯然被無法得到內幕消息所困擾。主文中充斥的是對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的猜測與懷疑。

  這之後的《時代》周刊報道,都聚焦在中國高層政治的起伏和變動,幷且憂心忡忡地看著美國政府在這之間進退失據。一直到1979年1月1日鄧小平成爲了年度人物。在這篇題爲《新中國的遠見者》中,大量篇幅描述的是中國人融入世界的渴望與焦急的步伐,“他們正在拋弃掉許多舊的意識形態包裹……毛時代神聖的自力更生和不靠外部資源原則一去不復返了。”對中國的瞭解依然停留在表面上,在名爲《超越孔子和功夫》的報道中,記者記流水賬似地告訴他的讀者,中國不再是蔣介石或者小脚太太的時代了。它的疆域、它的人口、它的民族構成,以及它的基本歷史。他很震驚地寫道,中國居然復活了100多年前的口號。一個年輕人問:爲什麽西方國家小而强,中國大而弱?答案是因爲中國人精神强大而西方瞭解實用知識。因此,“洋爲中用”。

  1989年的《時代》周刊,是以中國爲封面最多的單個年份。5個封面故事,一個個都聚焦在意識形態上。

  1997年,整個雜志對中國的報道幾乎只關心兩件事情:鄧小平逝世,江澤民是否能够鞏固中國,將之帶向發展的新高峰?香港回歸,許多人去了加拿大、英國、美國,它的未來前途如何? 鄧小平逝世,3月3日,封面報道是《下一個中國:鄧的繼承者能够把中國變成一個世界可相愛的超級大國嗎?》,這篇向鄧告別的主文寫下了鄧的4句話,留下了一個問號:“致富光榮”,“改革開放必須堅持100年不動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它提問 :“不管是對國中之人,還是對美國和其餘的世界,下一個中國的地貌仍然是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號。”

  2003年5月12日,一篇題爲《中國失敗的醫療系統》,撇開了衆多的關于政治問題的爭論,探討中國農村醫療體制的問題。記者在結尾中寫道:“《工人日報》批評(陝西某地放鞭炮逐病)說‘這種散播迷信的方法是另外一種灾難,會打擾和傷害人民’。而真正在傷害農村人民的,是缺乏一個能够照料他們的醫療系統。”

  從2005年開始,美國突然對中國的亞非拉外交敏感起來。2007年1月22日,集此類報道之大成的封面《一個新王朝的黎明》出現。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中國在緬甸、泰國、安哥拉、委內瑞拉的諸多資源開采行動。一位專家說,“中國不會自己這麽說,但是在他們心裏,我想他們相信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但是,文章的主旨,却在于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一種觀點認爲,不管如何,中國的崛起依然是和平的。中國幷沒有挑釁其他國家的主權,也沒有陷入對外侵略。……但是一些觀察家依然恐懼中國與西方的對峙恐怕還是要變成現實,那就是中國國防部隊的現代化和臺灣海峽的戰爭陰影。”作者幷不擔心這個問題,他認爲,中國只是想要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已。“在這個世紀裏,美國的權力相對要衰弱,而中國將要崛起。這個蛋糕,早就在烤了。”

  2008年的奧運會顯然沒怎麽引起《時代》周刊的關注。對于奧運會本身的報道幷不太多。一方面,2008年8月28日的報道是《任務完成,現在怎麽辦?》;另一方面,在《鄧後30年》中,專欄作家邁克•艾略特寫道:“想想,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帶著他們的好和壞,美與醜,重新加入了人類發展的主流,而之前的幾個世紀,他們一直站在旁邊。……這是我們時代的偉大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每個人的故事——不僅是中國的。而這,是鄧的遺産。”

  在關于中國的政治報道中,《時代》周刊一直仿徨在歡呼與憂鬱之間。權力的交轉、民間的興起、公民的形成,都是它的話語。但是幾乎沒有一年,《時代》周刊不以民主、自由、社會主義這樣的字眼爲標題報道中國,幷且幾乎全爲負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