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復甦經濟靠政府還是靠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09-03-16 10:32:09  


 
  但市場不是萬能的。人確實能够透過市場進行學習。市場的種種制度安排,就是人們為了應對自己的無知而逐漸創造、接受的。比如,人們從股票交易中知道了風險,就設計出種種制度來分散、防範這些風險。但這是一個不可能達到完美狀態的學習過程。從邏輯上說,人的學習總是滯後於市場內的無數主體的行動。即便市場具有自我矯正機制,這種矯正也總是在問題已經暴露出來、從而造成危機之後。這就好像一個人總是在生病、因而身體已經遭受損害之後才去治病。 

  尤其是在英美普通法治國模式下,企業家享有創新制度的自由,企業家可以不斷地開發出新產品和制度。這樣,交易制度趨向於複雜,比如次貸的金融安排,就由多個環節構成。誠然,每一環節上的企業家都在努力控制風險,從而對上下游的交易夥伴構成了一種監管、約束,格林斯潘相信,市場內在具有監管機制。 

  但無論如何,總會有人犯錯誤,而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都會向前後環節蔓延。事實上,置身於複雜的交易網絡中,每一個個體企業家都無法準確地計算風險,因而最終所達成的價格也不能反映真正的風險:價格總會有錯誤。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開始釋放,變成危機。 

  信奉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家會說,危機正表明,市場的自我矯正機制正在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市場在清算那些犯了錯誤的企業家,把資源從他們手中轉移到其他人手中。經理人失業、銀行倒閉、基金易手,正是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金融市場的蕭條也正是對各種金融產品重新定價的過程。 

  問題在於,市場越複雜,各個市場、各種制度間的相互依賴性越高,單個一項錯誤對其他領域的衝擊就會越大。這樣,人們就很難冒險讓市場自然地矯正和恢復,現代政治也使得政府不可能容忍市場也許是漫長的、痛苦的自我矯正過程。 

  於是就有了政府干預。二十世紀經濟學基本上就是圍繞著政府干預而展開的,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一些經濟學家曾經天真地相信,政府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只要市場出問題就要求政府介入。另一些人卻相信,不必政府干預,讓市場自行恢復,因為,政府也會出錯。現在看來,這種看法可能同樣是天真的。 

  毫無疑問,政府和市場都會出錯,也就是說,都可能失靈。病人固然生了病,而醫生也同樣會出錯。但是,人們生病的時候,仍然會去找醫生。因此,也許比較明智的思考進路,不是在政府與市場之間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思考另一個問題:政府與市場兩者中間,能否形成分立與制衡關係,就像政府結構設計中的權力分立與制衡一樣。當一個犯錯的時候,另一個充當醫生。政府犯錯,市場(或者社會)去矯正。反過來,當市場在犯錯誤的時候,由政府去進行矯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