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鄒恒甫:警惕經濟民族主義抬頭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08:47:05  


 
  16世紀初的世界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掠奪迅速發家,但沒有發展工商業并且忽略貿易和輸出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取而代之的“海上馬車夫”荷蘭靠轉口貿易發家,他們成立的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曾經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英國在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登上國際舞台,18世紀初完成工業革命後,更是在其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場,大肆掠奪金銀,成為“日不落帝國”。同樣,一戰和二戰給美國帶來的大量訂單最終使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并由此開始主導世界。1500—1945年間大國的爭霸,凸顯了貿易順差和金銀儲備對國家地位的重要性,這一歷史背景是重商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得以出現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但是,在國際貿易中,一國的順差就是另一國的逆差。重商主義所追求的絕對的順差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導致更多的經濟摩擦和軍事戰爭,這對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極大的不幸。1945年後,各國逐漸開始認識到這一問題——貿易保護主義對兩國人民的利益都是沒有好處的,轉而采取相互理解,相互購買的妥協方式來處理國家間的貿易關系。在這次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領導人頻繁出訪,并派出采購團,以及近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裡訪華,都有利於世界避免重蹈世界各國在1500—1945年的那段歷史。

  歷史已經證明,以鄰為壑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1919年凱恩斯在其《和約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一書中就已經預料到一戰後過度懲罰德國會給世界招來惡果。而二戰後,美國占領日本和德國,就沒有再嚴重地懲罰這兩個戰敗國,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鄒恒甫: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研究部研究員、中非發展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深圳大學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