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永年: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09-03-23 07:16:33  


 
  在我看來,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所謂全球化就是建立全球性的市場經濟。現在中國也深受經濟危機影響,一些人對市場經濟有很多批評,我覺得是很片面的。市場經濟是人類發展到現在最有效的一種創造財富的方式。難道市場出了毛病,就把一切的希望都轉向政府?政府萬能主義和市場萬能主義一樣有問題。應當做的就是怎麼對全球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不存在取消全球市場或減小市場程度的問題。冷戰期間,很多美國人包括弗裡德曼、格林斯潘都信奉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這是對蘇聯式計劃經濟的反動,是對政府過分干預經濟的反動,所以新自由主義強調資本。但是,資本和政治權力之間要互相制約才行,過分強調政府和過分強調資本都會犯錯誤。 

金融危機的真正原因是全球為伊拉克戰爭埋單 

  我特別要強調一點,大多數人對這次的金融危機的認識,還停留在基礎層面,認為是美國的房地產、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其實這是一種表象,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是伊拉克戰爭。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每天都要消耗無數的財力。布什政府上台8年,美國的經濟、民眾的生活根本沒有因為戰爭受到影響,那麼戰爭需要的錢從何而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美國人對此一直是回避的。美國的共和黨在台上,戰爭已經不得人心了,一旦為了戰爭費用而增稅,布什政府的合法性只能更低,所以布什政府一直提倡減稅。那麼,伊拉克戰爭所需的經費從哪來?只能通過操縱國際金融體系來支持這場戰爭。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也就直接演變成美國從其他國家轉移財富的一種機制。否則就無法解釋這麼多年戰爭耗資巨大,美國自己卻不受影響。所以,實際上都是亞洲國家,中國、日本等在支持美國的伊拉克戰爭。美國正是由於伊拉克戰爭,放鬆了金融這一塊的監管,因為這是可以從其他國家轉移財富的,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金融監管一旦放鬆,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格林斯潘也承認這一點。 

  以前的霸權國家是通過殖民地來掠奪財富。在金融全球化情況下,各國都依附於美國這個經濟體系之上,以美元作為基礎貨幣,美國就可以通過技術性的手段將財富轉移到自己國家。金融危機發生之後,這就更清楚了———“我要死了,你趕緊把錢送來,你不送來,我死了你也要死了。”對美國來說,它希望歐洲、中國、日本都來幫助它,繼續保持原有的世界金融體系,通過這套金融體系操縱基礎貨幣,這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歐洲當然不會同意,否則也不會出現歐元。中國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要改變這種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和歐洲實際上具有很大的共同利益。

讓人民幣成為和美元一樣的世界基礎貨幣 

  在這種國際格局下,中國就變得很重要。中國現在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非常大。美國的想法是,“我只要你的錢,你把錢拿過來就好了,但我把錢拿過來做什麼,你管不著。”這就很危險了。所以我覺得,一方面,中國不能不救美國。中國在美國有大量投資,讓美國經濟一下子就倒下了,這不符合中國的短期利益。但另一方面,中國也不能盲目地救美國,去幫助美國恢復以前的金融體系霸主地位,這樣做不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追求建立一個經濟金融多極化世界,這才比較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如何建立一個經濟金融的多極化世界?很多人要求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中的影響力。我個人不太認同這個看法。我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的角色都需要重新定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就實在是太苛刻了,完全侵犯了一個國家的內部經濟主權。很多小國,受制於這些國際經濟組織,完全喪失了經濟主權,根本發展不起來。這些國際組織的權力一定要大大減少,只作為國際協調機構存在。這些組織創立的初衷,本來就是提供政策性的指導,現在搞成那麼大的實體,大到可以阻礙任何一個國家內部的發展問題,完全沒有制約,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考慮到這些國際組織只是少數幾個大國在把持,情況就更糟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