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永年: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09-03-23 07:16:33  


 
  建立經濟金融的多極世界,中國的目標應當非常明確。首先就是把自己內部的事情搞好,不要出現很大的危機。比如,現在為了對付金融危機,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可以各出一部分錢,成立一個基金。為將來人民幣作為基礎貨幣的準備。 

  第二,中國的重點應該是地域優先,那就是亞洲,這個要非常明確。亞洲經濟如果不好,中國經濟也不會好,中國的國際責任主要在亞洲。中國在美國買那麼多國債,這是出於因為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一種戰略考量,是用經濟來制衡美國的一種手段。但這不是中國的長遠利益。中國要把重點放在亞洲,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東南亞國家,以前經濟上是非常依附於美國的,但中國的崛起也使他們的經濟政策做了很大的調整。 

  從符合中國長遠的利益來說,中國應該通過一些好的方法,使人民幣成為基礎貨幣。中國要有這方面的意識,並往這方面努力。此前,關於“亞元”,大家說了很多年了,但最終搞不起來,主要原因是中日合作出現障礙。但不能因為亞元搞不成,中國就放棄人民幣作為基礎貨幣。 

  中國目前在金融上的空間很大。因為金融體系不開放,中國現在的金融體系並沒有受那麼深刻的影響。無論從經濟規模還是人口規模,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國已經具備使人民幣成為基礎貨幣的經濟基礎。 

  當然,如果金融體系不開放,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當然也不可能成為基礎貨幣了。美元之所以能成為基礎貨幣,是因為其他國家都接受它。這不僅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也是因為冷戰期間美國和歐洲各國具有相同的政治體系、有共同的價值觀。同理,人民幣要成為基礎貨幣,中國不僅要繼續擴展中國實力,也要建設現代國家制度。國家制度作為一種軟實力也非常重要,要做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大國,讓其他國家能够信任你。 

  現在中國雖然經濟上崛起了,但中國的大國心理還是缺乏,恐懼外在世界。這個問題從改革開放初到現在一直存在。當然,成為真正的大國,也要一步一步地來,英國、美國都是經歷很長時間才成為大國的,也是一點點積累經驗,不是一步到位。美國在一戰前搞孤立主義,不想成為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中國現在還非常缺乏國際經驗。總有人很驕傲地說,中國的GDP產量占世界的多少,其實這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並不是經濟總量大了,就能成為大國。據史料統計,鴉片戰爭以前的1820年,中國的GDP產值占世界的32%,而同一時期,歐洲八國,包括英、法、德,只占了7%,日本3%,美國也非常少。但是你想想,20年以後的1840年,中國就被英國這一個國家打敗了!所以,GDP這個數字是非常容易欺騙人的。在沒有一套比較好的現代國家制度情況下,光看GDP沒有多少意思。就是說,沒有一套好的國家制度,即使經濟總量再大,人民幣也很難成為基礎貨幣。 

  人民幣成為基礎貨幣,雖然困難還是很大,但我想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發展、現代國家制度的完善,現實性是存在的。 

結論 

  一種比較公正的世界金融秩序就必須由多種基礎貨幣組成,互相調節、互相制衡。這也符合中國一直在追求的建立一個公正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目標。世界上出現三個至五個甚至更多個基礎貨幣,歐元、美元、人民幣等,那麼大概也不會像今天那樣,由於單一美元作為基礎貨幣,把整個世界拖進金融危機。現在美國所主導的所有國際組織都有利於大國,小國基本上沒有經濟主權。這樣的秩序是不公正的,只有當幾個大的經濟區域互相制衡時,上面又有一層國際組織的協調,這樣的秩序才是比較公平的。中國的目標應該是一步一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最終自己也成為金融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