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美元注水 全球新災難

http://www.CRNTT.com   2009-04-08 08:02:32  


 
  在此背景下,站在美國利益角度看,美聯儲“印鈔”做法不僅無可厚非,而且方向正確。因為去杠杆化意味著金融機構創造貨幣的能力大幅萎縮,美聯儲必須大規模投放基礎貨幣,以維持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維繫貸款市場正常運轉。

  但問題是,方向正確的事情是不是可以無度而為?更危險的是,就算美聯儲所投基礎貨幣數量並未過度,但以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為首的金融投機者勢必會利用此事大肆操縱商品期貨市場(石油價格之所以在供求平衡之際也能被炒到每桶147元,不就是投機力量的傑作嗎?)。可以想象,往後的一年間,美聯儲每一次收購債券、放出基礎貨幣都會為商品價格上漲提供機會,為市場操縱者提供可被利用的工具。

  如果這件事真發生了,除了美國,世界其他各國無異將陷入一場更為嚴重的災難——全球性滯脹:非美元國家不僅要承受經濟衰退的痛苦,還要承受高通脹的壓力,從而為挽救經濟付出難以估量的高昂代價。一方面是價格暴漲,一方面是經濟蕭條,災難性的滯脹再次降臨。

  也許有人會提出反對理由:增大流動性可以推動經濟恢復增長。但不要忘記,流動性推動經濟增長必須具備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即有強大的需求存在——人們願意更多的借錢投資或消費。但現在存在大量需求的國家已經屈指可數,中國是一個,因為中國政府有強大的財政能力,而美、歐、英、日等發達經濟體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目前還找不到恢復經濟增長的動力。歐美尤其如此,在GDP中占有70%地位的消費,已有相當一部分轉向儲蓄,如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國民儲蓄率已經從0擴張到了5%。

  如果找不到經濟增長的動力,那美國大量投放基礎貨幣(流動性)的直接後果只能是美元貶值,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商品價格虛漲。

  金融投資家羅傑斯3月18日公開指出:世界範圍的大量印鈔,結果必然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尤其是石油,它的價格一定會超過前高(147美元一桶)。同時這會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

  摩根.士丹利中國區主席斯蒂芬.羅奇也在3月23日指出:全球經濟將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處於低迷狀態,而且會在滯脹中度過。

  全球市場已露不祥征兆——當全球經濟毫無復甦跡象、甚至還在滑落之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至少已開始劇烈振蕩。

  國際金融市場大亂

  數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與美元幣值間在過去數十年中形成的“負相關關係”,已呈現微妙變化,國際金融市場也因此更是“亂象”叢生。

  在此,我們僅以商品指數(1957年由美國商品研究局編制,英文縮寫CRB)和美元指數(1985年由紐約棉花交易所編制,英文縮寫USDX)為例。

  2008年3月17日,美元指數創下了編制以來的歷史最低位70.69點,直至當年7月3日一直徘徊在71至74點的地位;此間,商品指數一舉衝上歷史最高位615點。2008年7月15日,美元指數開始強勁上漲,從72點起步至12月5日升到88點;此間,商品指數一如既往地與美元指數走勢保持“負相關關係”,呈現了大跌走勢,從歷史最高位的615點一路跌至322點。

  但是,2008年12月之後情況變了,美元指數開始大起大落,12月5日至18日,期間短短8個交易日,美元指數從88點下跌至77點,並於2009年3月9日再次升回到89點,而後又在3月19日跌回82點。但此間的商品指數,拒絕跟隨美元指數上躥下跳,一直橫臥在330點到360點之間做窄幅波動。

  再看黃金市場。過去數十年間,黃金價格與美元幣值之間的“負相關關係”更加明確——美元貶值,黃金價格則上漲。但是,近幾個月情況也一改常態:無論美元升值還是貶值,黃金價格始終於高位徘徊。就連《華爾街日報》關於黃金市場的專欄評論員也寫到:“通常情況下,美元匯率上漲將打壓以美元計價的金價。但是,同時應指出的是,近來金價的變化不遵循這一規律的情況比較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