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馬英九:永懷經國先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12 08:11:32  


 
四、開放探親 兩岸融冰

  經國先生晚年另一項為人所稱道的政策,就是開放台灣人民到大陸探親,體現人道主義,為轉變中的大陸政策邁出重要的第一步。這項工作,我也曾參與規劃。

  民國76年(1987)年3月間,在一次外賓傳譯工作結束後,經國先生突然問我:“英九,有沒有什麼事情?”我回報:“最近趙少康、洪昭男等委員在“立法院”質詢,建議政府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其實現在每年都已經有一、兩萬人經由香港偷偷返回大陸探親。但也有一些老兵不願意違法,穿起身上寫著‘想家’的長袍遊街請願,很令人同情。”經國先生聽了就說:“這件事你去向張副秘書長報告。”當時我立刻告退,然後去見張祖詒副秘書長。他告訴我,經國先生已有指示:基於人道精神,政府應立即規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要我們先來規劃。原來經國先生早就想到此事。當場我們依照指示要點,諸如:政府與中共“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原則不變、開放探親採取“人道原則”(可以探親、通信與通話)、“民間辦理”(由兩岸雙方紅十字會安排)、“間接方式”(往返經過香港)等等,擬出一個計劃,經反覆討論,於當年6月4日清稿後,呈報給經國先生。 經國先生批交中央黨部成立的一個專案小組處理,然後再經小組多次集會討論,提報中常會在9月15日通過。然後“行政院”也在院會通過本案,11月2日正式實施。海峽兩岸隔絕38年,台灣人民終於可以到大陸探親了。開放探親,不但為兩岸失聯近40年的親人提供團圓的機會,也為兩岸關係解凍踏出歷史性的第一步。這個政策,叫好又叫座,在國際社會也獲得極大的肯定。

  這個案子當時極為敏感,必須絕對保密,所以我把卷宗鎖在我個人專用的鐵櫃裡,親自處理,絕不假手他人,連機密打字員都不知道此案。卷宗上書“潁考專案”,這是我取的名字,這個名稱出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的歷史典故:春秋時代的鄭莊公,出生時母親薑氏難產,遂不為薑氏所喜,而薑氏溺愛莊公之弟共叔段。後共叔段謀反,為莊公所敗,流亡國外,薑氏亦遭幽禁。莊公甚不諒解這位偏心的母親,曾發毒誓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但君無戲言,如何解套?最後經由知名孝子潁考叔的巧思安排,挖地及泉,母子倆終於在地下隧道中相見,和好如初,化解一場人倫悲劇。我用這個親人團聚的歷史典故,作為大陸探親專案的名稱,覺得十分適宜。
      
六、突然辭世 風範永存

  1988年1月13日下午,經國先生辭世,我非常震驚,因為前一天下午我還在台北賓館向李登輝“副總統”領導的專案小組報告“國會”改革方案,準備在第二天上午中常會向經國先生報告,沒想到經國先生並未出席中常會,當時我們就覺得有異樣。下午1點左右,經國先生因大量吐血而辭世。聽到這個消息,我們都感到有如晴天霹靂。儘管知道他身體不好,也沒想到會這麼快。當時“總統府”忙著安排新“總統”宣誓就職、安定政局、籌備國喪等幕僚作業,一直持續忙到午夜時分才告一段落。那時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感覺,呆坐在辦公室裡,突然想到自己追隨經國先生工作快7年,竟然沒有跟他要過一張合照的照片。我就跟劉垕局長說。他回答得很有智慧:“英九啊!你和他不知道照了多少照片了,你還不滿意啊!”他指的就是接見外賓時的照片。那時想想,也對,工作這麼久了,何必在乎一張照片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