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魏晉風度與現代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14 10:36:13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現代中國有點像魏晉轉型時代,舊的精神價值觀人們不信了,而新東西還沒有為我們所接受。這並不值得過分憂慮,但最可憂慮的是對於精神追求的缺失,如果甘於自我墮落而沒有魏晉風度的追求精神,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日前在人大聚茗軒作國學講演時如是說。何為“魏晉風度”?其與我們的現代人生有什麼關係?以下即袁濟喜的講演全文:“魏晉風度與現代人生”—— 
 
  魏晉風度,一般理解為當時的名士風度,實際上指的是在中國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人格精神與生活方式的統一體。包括哲學思辨、人格境界、文學創作、審美追求等方面。從時間上來說,指的是三國時的魏(公元220-265年)至兩晉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劉宋時代以士族名士為主體的生命體驗,它以七林七賢中阮籍嵇康和晉宋時期詩人陶淵明為代表人物。

  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什麼是魏晉風度,以及它的現代人生意義問題。主要談兩個問題:一、魏晉風度的形成背景;二、魏晉風度的表現形式。

  談到魏晉風度,不能不與當時興起的士族階層相聯繫。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東漢末年興起的世家大族,他們壟斷做官的權力,有著自己的政治特權與莊園經濟,可以與皇權平分秋色,比如東晉時就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在中國歷史上,唯一可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就是魏晉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階層。魏晉風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謝家族,他們既是政治與經濟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謝氏是詩歌家族,王氏是書法大族。所以魏晉風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貴族的產物,也是憑借經濟與政治上的特權而形成的。

  東漢末年,社會陷入了空前的戰亂之中,南北分裂,生靈塗炭,老莊人生無常,企求解脫的學說走進人們的心靈之中。王瑤先生在《中古文學史論集》中曾指出,感嘆人生無常是漢魏以來文學的主旋律。這種時代情緒又因了當時文化的主體士族的崛起形成為特定的思想體系。當時,對人生苦難的解脫,對逍遙境界的尋求,成了魏晉以來人生哲學的重大課題。當時,圍繞著這一主題,各種人生哲學紛紛出現。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這麼幾種:一、以阮籍為代表的逍遙論。二、以嵇康為代表的養生論。三、以《列子.楊朱篇》為代表的縱欲論。此外,還有何晏、王弼的無為論,向秀、郭象的安命論等等。魏晉以後逐漸興盛的佛教,則是從宗教麻痹的角度,來解釋人生問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