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俞力工:文化複興與告別蒙朧

http://www.CRNTT.com   2009-04-07 08:03:49  


俞力工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此間光明網-光明觀察今天登載俞力工文章“文化複興與告別蒙朧”,文章說,當下中國面對著“孔武有力卻斯文掃地”的窘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整理固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新文化和如何讓新文化走出去……全文如下: 
 
  最近大旗網有關中國文化重建的佳文迭出,著實令人感到欣慰。薑飛先生在《重塑中國神話》一文裡,提及“亨廷頓2004年出版新書《我們是誰?美國的國家特性面臨挑戰》,將美國定性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精神,除此之外都不是美國人。”由是感慨呼籲中國要建立文化自信,並設法走出世界。就筆者記憶中,亨廷頓還認為新教文明之外,其他文明均不能對人類進步作出積極貢獻(大意)。另外,薑岩先生在《東方科學與文明偉大複興》一文中也提到,“李約瑟認為,源於古希臘的西方科學與源於古代中國的東方科學是兩列火車,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後者是超過前者的,只不過在最近400年前者蓬勃發展,暫時遮擋了後者。”

  近400多年西方科學領先於中國是個不爭事實,西方世界深受基督教文化熏陶也是有目共睹。基於此,“西方社會等同科學進步,等同於基督教文明”,不止是亨廷頓引以為榮,許多第三世界學者也深信不疑。

  然而,細讀上述兩位學者所援引的西方權威的論斷,不難發現“基督教世界優越論”還存在一個沒有妥善交待的巨大斷層,即基督教文明的優越性似乎僅僅表現在近400年。從另一個角度也可追問,既然公元313年基督教已成為羅馬國教,為何此文明圈的優越性遲至16世紀才表現出來?或許也就因為許多中國學者信服“基督教世界優越論”,便再三強調要一日三省,最好能夠反省出中國人的基因有何無可救藥的缺陷,或是自己肚臍眼裡的細菌如何比外人多許多。如此的謙卑,自然不去思索“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中國在生產關係上,以及在建立社會秩序、倫理價值的上層建築方面,有何獨到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