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泰國亂局 泰王緣何“三緘其口”?

http://www.CRNTT.com   2009-04-15 11:36:03  


泰國國王普密蓬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近日泰國政局極度動盪,令觀者大惑不解的是,泰王为何卻始終緘默不語?香港《大公報》昨載施君玉文章“國家亂局 泰王緣何‘三緘其口’”指出,泰王緘默並不是沒有立場,其對反他信軍事政變及親他信的沙馬、頌猜下台的緘默,意味著對行動的默認,而對阿披實政府以和平為首務的呼籲,則是對新政府的支持,泰國局勢每到關鍵時刻,泰王都起核心作用。全文如下:
 
  從二○○六年九月他信因軍事政變下台至今,泰國政局一直處於極度動盪之中,“紅衫軍”和“黃衫軍”輪流登場,三位總理下台,政權頻繁更迭。特別是近一年來,反政府的街頭示威多次超越界限,危局叢生。儘管政治家多次呼籲國王出山,拯救危局,但泰王卻始終緘默不語,令人大惑不解。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是國家首腦和軍隊最高統帥,擁有絕對權威。根據憲法規定,國王可任命總理,立法權雖由國民議會掌握,但國王有權修改、取消、更換憲法,軍隊僅效忠於國王而非政府。縱觀泰國歷史,泰國軍人政府、民選政府走馬燈式輪換,但唯一不變的是國王,國王成了國家最穩定權力中心。現任泰王普密蓬在位六十多年,已創世界歷史之最,其任內泰國發生過十多次政變、更換了十六次憲法、總理也換了二十多人。因此,泰政壇任何大事,沒有國王的支持和認可都是要失敗的。

  面對近年來泰國的持續動盪,泰王表現得相當低調,從未直接站出來高調介入爭端,而是任由並無兵權的總理處理危局。二○○六年軍事政變時,泰王保持了緘默,他信成了漂泊海外的流亡政客。去年,“黃衫軍”大舉逼宮,佔領總理府達半年之久,總理被迫搬到火車站辦公(後也被攻破),親他信的沙馬、頌猜兩位總理接連下台,泰王再次保持了沉默。只是在去年年底國會選舉阿披實為總理,泰王才終於出山,呼籲新政府保障國家運作暢順,帶來和平。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