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 值得贊賞

http://www.CRNTT.com   2009-07-03 11:18:44  


國有資產劃撥將是社保基金的主要來源
  中評社北京7月3日訊/國務院近日決定實施國有股轉持方案,學習時報今天發表余聞的文章“值得贊賞的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作者表示,“一字之差,卻體現了在全流通的背景下,管理層減持國有股的新思路…有助於社保基金通過增持國有股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為社保基金找到了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事實上為資本市場引入了一個平衡市場波動的戰略投資者。因此,它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一個利好,至少不會構成一個實質性利空”。文章內容如下:

  國務院日前決定在境內證券市場實施國有股轉持,股改新老劃斷後,凡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部分國有股轉由社保基金持有。 

  比起8年前夭折的國有股減持方案來,此次轉持雖然也是為充實社保基金,以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出現的支付高峰;但是,一字之差,卻體現了在全流通的背景下,管理層減持國有股的新思路:以持股而不是直接拿現金補充養老金缺口的方式,有助於社保基金通過增持國有股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為社保基金找到了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在現有禁售期的基礎上對社保基金持有國有股再延長三年,亦考慮到了對資本市場產生的衝擊,鑒於社保基金追求的是穩健和長期的投資收益,事實上為資本市場引入了一個平衡市場波動的戰略投資者。因此,它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一個利好,至少不會構成一個實質性利空。 

  在中國還處於一個普遍不富裕的境況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養老保障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據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各類社保基金積累額近2.5萬億元,其中全國社保基金總額已達5600多億元。但是,多個國內外權威研究機構的預測均表明,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我國未來幾十年的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缺口在6萬億―10萬億之間,作為起類似最後貸款人角色作用的全國社保基金,一般預計需要3萬億―5萬億資金才能有效運轉。 

  在各種社會保障中,基本養老保險解決的是一個人在進入老年後的生活保障問題。由於人的壽命較之過去普遍延長,以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和提高,現在的養老保險不僅時間相應延長,而且保障水平亦有所提高,才能體現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不僅覆蓋範圍小,而且總體保障水平低,內部差異也很明顯。這樣一個低起點和低水准的養老保障不僅使得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的老人不敢放心消費,亦導致大部分保險意義上的“中人”和“新人”為了未來的保障問題而在消費水平上出現與其收入不一致的情況。這是造成長期來消費不振和內需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前的金融危機,則進一步加重此種狀況。 

  某個方面說,養老保障問題的解決,歸根到底是一個資金問題,無論從眼下還是未來看,盡快填補和縮小養老保險特別是社保基金的資金缺口,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全國社保基金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撥款、國有資產劃撥,以及國家體育彩票、福利彩票中的部分利潤。最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截至2008年,財政注入社保基金的資金達近3000億元。國有資產劃撥則來自國有股境外減持收入。如果境內證券市場開始實施國有股轉持,那麼,根據相關部委核算,截至2009年3月26日,股改新老劃斷後實施IPO上市的含國有股公司共131家,涉及國有股東826家,應轉持股份83.94億股,約合639億元。 

  在上述三項資金來源中,由於財政受制於總體經濟形勢,而且,目前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指望財政能將大批資金源源不斷地注入是不現實的。另外,體育和福利彩票的主要用途也不在社保方面,有鑒於此,國有資產劃撥將是社保基金的主要來源,至少在現階段是如此。從國有企業的形成和發展來看,劃撥部分國有股權給社保基金也是天經地義之事。國有企業的資本金雖然主要來源於政府投入,但從根本上說,其中的一部分屬於職工無私奉獻所形成的積累。何況,當年國企改革中已有部分工人被剝離開,因此,將部分國有資產轉化為社保基金,是對勞動者過去勞動的補償,符合投入與收益相一致的公平原則。之所以直接劃轉股份,而不是現金,主要是考慮到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股份具有增值的空間。 

  老有所養是一個社會的基本目標。一個經濟體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使社會多數人對未來的養老問題無後顧之憂,人們才會把當下之錢,用於消費或投資。就此而言,解決養老問題,不僅僅關系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問題,更是為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質量。鑒於目前養老金的缺口過大,為避免未來某個時點的集中支付所產生的壓力,還應適時啓動股改新老劃斷前的國有股的轉持問題。當然,要比較徹底地解決社保基金缺口,根本有賴於目前的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