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內地帶動 港台經濟漸復蘇

http://www.CRNTT.com   2009-10-05 11:06:40  


香港經濟在中國内地帶動下,漸漸復蘇。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訊/“在中國帶動下,亞洲的經濟發展勢必大步向前。香港股市升幅超過一倍,中國大陸股市以至台灣股市都大幅回升,這顯示資金正流向亞洲。台灣今年的經濟本來略差於香港,但由於已搭上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預期明年的經濟增長會與香港相若。”《大公報》今天登出黃康顯博士的文章“內地帶動下港台漸復蘇”,做出上述判斷。文章内容如下:

  以往全球經濟活動由美國帶動。美國的生產總值曾經是全球生產總值的四成,美元是重要的結算貨幣,亞洲的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美國的出口影響亞洲的經濟,美國的投資主導亞洲的發展。但今天,美國的生產總值佔全球的比重已降至兩成半,歐元的冒起影響到美元的地位,亞洲各國也已將外匯儲備多元化。本來在亞洲,日本的經濟地位差不多與美國平起平坐,但自中國冒起後,美國似乎已逐漸退居二線。

  金融海嘯的前奏是次按危機,兩者都源自美國,然後席捲全球。本來亞洲的經濟較弱,受海嘯所害可能較深,要等到美國復元,亞洲才可復蘇。但海嘯有洗牌作用,甚至有倒過來的結果,最後會不會是美國倒退一步,亞洲反而走前一步呢?

                 資金逐漸流向亞洲

  這須先看全球的經濟衰退何時見底,才知道經濟何時復蘇,從何復蘇。看美國最近公布的三種數字可作一個指標,首先其生產總值雖然連續四季下跌,但第二季跌得少,只是負百分之一,比原先估計的百分之一點五好,可能是止跌回升的先兆。第三季的些微回升並非全無可能;其次是佔生產總值七成的個人消費,由原先估計的百分之一點五的跌幅修訂為一,這是經濟衰退結束的先兆。

  另一方面,大印銀紙後,並未引起通脹。再其次是失業率未再惡化,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似乎有減少跡象。誠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所言:最壞的時刻已過。

  與此同時,荷蘭經濟政策研究局亦公布了一些好消息:六月份環球工業生產增加了百分之二,是一九九一年以來最大的升幅;今年第二季則升百分之二點一,是四季以來首次的回升。環球貿易量連跌三個月後,六月按月增百分之二點五,雖然較○八年四月的高位仍低近兩成,但已是近十一個月以來的最好。工業生產在亞洲,特別在中國,所佔比重相當大,環球貿易量的回升,意味著亞洲多個地方的出口會有所改善。還有,自三月以來,美國的股市升了五成,而同期香港股市的升幅居然超過一倍,中國大陸股市以至台灣股市都大幅回升,莫非資金已流向亞洲?

  資金確實正流向亞洲,股市與樓市比其他經濟因素先走一步。在經濟仍然是負增長的香港與新加坡,樓市甚佳,甚至比股市更佳。在經濟仍然快速增長的中國內地,無論是股市的成交量、交投值都遠高於日本,是全球第三。至於全國生產值,最近且超越日本,是全球第二。在中國帶動下,亞洲的經濟發展勢必大步向前。

                  亞洲復蘇比預期快

  根據亞銀的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會有百分之三點九的升幅,半年前(三月)的預測只有三點四,明年的增長由半年前所預測的百分之六調升至六點四。相對歐美的核心市場,這是很大的對比。因為核心市場今年肯定負增長,而明年的復蘇也只能錄得低於百分之二的增長,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亞洲與歐美的距離又拉近了,而帶動亞洲增長的是中國。

  亞洲經濟獲調升的最大原因是中國以四萬億元救市,然後保八策略相當成功。從第二季經濟表現看,預期的初步目標大致已經達到。觀乎八月份工業生產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三,是○八年八月以來的最大升幅。

  就算是中小企業,訂單已逐漸增加,加聘人手之餘,廠房空置率也逐漸減少。中國的經濟更逐漸由投資及出口帶動的增長轉為消費主導。亞銀半年預測,本來經濟增長只有百分之七,意思是不能保八,到了九月已調升至百分之八點二,已經超乎保八的目標了。到了明年,增長會更快捷,由半年前預測的百分之八調升至八點九,已接近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

  跟著中國這個火車頭行走的印度也有相當勢頭,印度的經濟並非主要由出口帶動,因此較小受到歐美市場萎縮的影響,加上內部消費維持增長,如今歐美國家的訂單陸續增加,因此亞銀將印度經濟增長調升的幅度是略高於中國,由半年前的百分之五調升至六。明年的預測則稍低,由百分之六點五調升至七。同樣大幅調高的是韓國,由原先的負百分之三調升至負百分之二,只是劣勢的改善,並沒有將形勢全部扭轉,但其反彈速度相當驚人,明年會是百分之四的增長。

                 美龍頭地位或不保

  今年經濟仍然是負增長的有新加坡、香港、泰國。新加坡與香港,金融已經國際化,因此會受到國際大氣候的影響。

  面對國際金融海嘯,中國內地只是擦身而過,而新港兩地,卻是側面遇襲,因此新加坡今年會有百分之五的經濟負增長,和半年前的預測相若,香港則由負百分之二惡化至負百分之四。對此筆者並不完全同意這種預測,因為香港近月的經濟勢頭並沒有轉差,不過由於新加坡的救市力度較大,而領導層的反應也較快,因此亞銀認為明年新加坡的經濟增長會急急回升至百分之三點五,而香港就只回升至百分之三。

  台灣今年的經濟本來略差於香港,原先預測的增長是由負百分之二惡化至負百分之三點二,原因是政治環境的惡化,但由於已搭上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預測明年的增長會和香港相若。最意外的是印尼,小環境的轉好使印尼明年的經濟增長高至百分之五點四,僅次於中國與印度。三國加起來的人口,已是全球的四成多,其經濟發展怎不扭轉全球的經濟局面?

  作為龍頭的美國,為了救市,經歷過大印銀紙,急增財赤後,後遺症會陸續浮現,長遠來說,龍頭地位可能不保。何況短線有中國的競爭,中線有亞洲的冒起,只是在冒起的階段,亞洲的新興市場可能出現一些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