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興經濟體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0-01-23 08:41:48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訊/近年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和主要產油國持有大量貿易盈餘,並向美國大量輸出資本;與此同時,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經常項目逆差迅速增長,致使全球經濟失衡不斷加劇。《證券時報》發表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宋瑋文章表示,自20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失衡開始出現緩解跡象,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再平衡進程已經啟動並有望繼續加速。

  出口導向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

  文章稱,作為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順差方,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使新興經濟體經濟獲得了快速增長。2007年,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金磚四國”的出口占其GDP的比重分別為37.3%、35.2%、19.9%和15.1%。但這種模式嚴重依賴外部需求,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遭受了很大的打擊。危機使新興經濟體意識到依賴出口和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具有脆弱性,並積極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努力擴大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尋求內部經濟發展新的平衡,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由出口導向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既是在金融危機衝擊下的現實選擇,又符合其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諸多新興經濟體從金融危機升級後迅速制定相關戰略。其中,韓國計劃從2009年開始的4年時間內投資50萬億韓元(約合38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和環保建設項目;泰國增加約合86億美元的預算,旨在用於提振農業、支持免費教育以及為老年公民建立特別基金等;印度先後推出三套經濟刺激方案,振興其長期滯後的基礎設施建設;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等中東歐經濟體相繼出台經濟刺激計劃,擴大內需、提振企業信貸、增加社保支出等。預計新興經濟體將以此次金融危機為契機,在今後持續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步伐,推進其內外部經濟的平衡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