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眼中的海地與智利地震

http://www.CRNTT.com   2010-03-03 08:45:29  


 
  這樣的處理手法,教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埃塞俄比亞饑荒的舉國動員式救災。今天我們提起埃塞俄比亞時偏見處處,無視這是世界文明古國的事實,原因和美國政府極其成功的救災宣傳息息相關。埃塞俄比亞當時自然饑荒嚴重,但同類饑荒在非洲也有不少,卻鮮有被美國如此重視,也不能讓美國明星集體灌錄《W e are the W orld》。事實上,這饑荒當時被當成是醜聞,因為埃塞俄比亞當時的政府刻意隱瞞災情。當救災變成了美國的社會運動,華府就有能力變相確認人民對政府內政外交的支持:須知美國人原來對埃塞俄比亞新政權有一定同情,畢竟美國支持了多年的埃塞俄比亞帝晚王年倒行逆施,開罪了不少人權分子。同一道理,美國的海地政策經常被國內自由派批評,但舉國救災後,美國對加勒比海“後院”具有特殊責任的理論,又變相得到肯定。

  這門學問,牽涉到國家軟權力的建構、硬權力的弘揚,不能否認,美國比中國領先數十年。中國鄰近地區經常發生天災人禍,北京近年也越來越積極參與國際救援工作,但工作卻鮮有變成群眾運動。結果一方面,內地網民經常批評政府胡亂花錢為別人救災;另一方面,中國付出了,卻往往得不到國際社會的回報。

(作者系香港教育學院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