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胡雪岩的“圓世”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0-03-27 11:47:20  


“紅頂商人”胡雪岩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深諳“圓世”之道。這位晚清巨賈一生不但游刃商場,而且突破了千百年來商人地位低微的封建傳統,官至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他的處世之道有著怎樣的心理學背景呢?這樣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影響其人生商政決策的呢?

  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深諳“圓世”之道。他的圓世態度,概括來講即審時度勢、圓融變通、全盤把握、靈活應對。後人總結其處世哲學的要義,所謂通是權和變,活是趨向、目際,融是狀態,滿是結局。這位晚清巨賈一生不但游刃商場,而且突破了千百年來商人地位低微的封建傳統,官至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 

  他的處世之道有著怎樣的心理學背景呢?這樣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影響其人生商政決策的呢? 

罰捐代罪巧籌軍款 

  胡雪岩發跡之時,就曾經獨具慧眼地相中了一位頗有發展潛質的落魄書生作為其日後的官場靠山,此人就是王有齡。他出身官宦世家,後因家道中落而致其而立之年仍窮困潦倒、無所事事。胡雪岩資助了王有齡五百兩銀子,讓他進京托關係取得個官職。此後王有齡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王有齡升官之後並沒有忘記苦難時期胡雪岩的幫助,對他的錢莊事業大加援手。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有齡竟然在與太平軍作戰中因守城失敗而自縊!官場上的靠山轟然倒塌。而此時,左宗棠經曾國藩保薦繼任浙江巡撫,可偏偏這位新官對胡雪岩抱有很強的偏見。該怎樣打通這個關節呢? 

  胡雪岩多方打聽,終於發現左宗棠正為籌措軍餉一事發愁。他的部隊在安徽時就已經5個月沒發過軍餉了,這次進兵浙江,拖欠軍餉的情況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對此,胡雪岩有一條妙計在心,謂之“罰捐代罪”。 

  史料記載,當時的軍隊籌餉大致有兩種:一是辦厘金,所謂厘金指的是舊中國一種商業稅;二即是勸捐,廣發文書通告,勸有錢人捐助軍餉。而當時左宗棠的難處在於厘金難籌,勸捐難為。為此,左宗棠絞盡腦汁都不得要領。而胡雪岩把主意打在了誰都不敢去想的人——太平軍逃兵身上。這樣做有如下三項好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