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語堂對外言說中的“常識”

http://www.CRNTT.com   2010-03-13 12:05:03  


外研社“林語堂英文作品集”系列,共16本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訊/根據中國人的觀點,“真理永遠不能被證明”,“只能被一種直覺所感知”;中國人並不仰仗邏輯思維探求真理,而是“依賴自己或許更為健全的常識”。林語堂認為,這種講人情、重常識的“情理精神”,正是中國人所珍視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核心,中國人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發展了一種充分顧及人性、符合人之常情、妥協折中、適可而止的處世方式。

  林語堂在海外出版的三十餘種英文作品,其主要題旨是面向西方讀者言說“吾國與吾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台灣《中國時報》在林語堂逝世後發表的社論中說:“林氏可能是近百年來受西方文化熏染極深而對國際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最大的一位作家與學人。其《吾土吾民》及《生活的藝術》以各種文字的版本風行於世,若干淺識的西方人知有林語堂而後知有中國,知有中國而後知有中國的燦爛文化。”這樣的蓋棺論定應該不算是過譽之辭。曾經在美國文壇產生轟動效應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和“林語堂三部曲”(《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等代表作品,為作者在西方文化界博得了“東方學者,世界文士”、“非官方的中國大使”等美名,也為他在星光璀璨的美國現代文學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埃利奧特(Emory Elliott)主編的學院派美國文學通史《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給予林語堂“最負盛名的向西方闡釋亞洲的人”的歷史定位。美國華裔學者尹曉煌也在其專著《美國華裔文學史》中指出:“林語堂被視為中國傳統與華人文化在西方世界的闡釋者”,“大約是擁有最多西方讀者的華人移民作家”。這裡有必要說明的是,雖然林語堂在美國生活的時間超過三十年,但他從未加入美國國籍,一直保持著“中國作家”的身份,所以不應稱之為“移民作家”。 

  據說在慶祝八十大壽時,林語堂最欣賞的壽禮是曾虛白送的一幀立軸上的一句大白話:“謝謝你把淵深的中國文化通俗化了介紹給世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