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一中各表論戰的背景 兩岸關係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10-03-15 00:20:57  


 
  聯合報的“一中各表”論

  “一中各表”這個說法出台大約也有十幾年了,剛開始只是媒體的概括性用語,用以描述1992年海基海協兩會所達成的共識。當時的共識乃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不討論一個中國的內涵。基於這樣的共識,兩會乃能展開底下的事務性協商。

  換言之,“一中各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嚴謹的概念,作為一個不精確的描述語,也許也沒多大問題,可是當它從媒體標題,變成為一個政治概念時,其性質就開始改變了。

  它最大的改變,從1993年李登輝將“一個中國”去政治與法律化開始,把“一個中國”定義成“歷史、地理、文化、血緣上的中國”。隨後在1995年李登輝的訪問康乃爾大學上,李登輝充分運用了語言的不確定表意空間,把“一中各表”的重點轉置到了“各表”之上,從而將這個描述性的用語,轉成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從此,“各表”的定義權與詮釋權便都變成了李登輝的專利。而也從此開始,兩岸陷入了長達十二年的“獨與反獨”的衝突之中。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大家想必都記憶猶新,我們也就不再多所贅述了。

  隨著2000年國民黨的下野,李登輝也被清算出去。但是在長達八年的在野過程中,國民黨並未改變從李登輝開始確立的“一中各表”說法。換言之,李登輝成功地藉助將“一中各表”四個字概念化,而持續支配著國民黨兩岸論述的基本框架,只是在詮釋上,也許不像李登輝那麼“自由心證”就是了。

  依照國民黨後來使用的詮釋來看,“一中各表”大致維持著國統綱領的架構,也就是“一中”是指“中華民國”,現在兩岸處於分治的狀態下,由於“中華民國”已經結束了動員戡亂時期,所以視大陸為在中共有效治理下的一區,於是兩岸就成為了“一國兩區”,這一國對台灣而言是“中華民國”,對大陸而言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年,連戰就是帶著這樣的說法,敲開了國共再度合作的大門,並開始以“九二共識”來模糊化處理這一表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